籌備歷時四年 兩只黃金ETF火速獲受理
從實物走向交易所之路,黃金ETF正在快速逼近目標。
證監會網站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首批兩只黃金ETF的產品募集申請已經被受理。其中,國泰基金上報的“黃金交易型開放式基金及其聯接基金”是12月13日受理的,合作銀行是工商銀行,華安基金發起的“易富黃金交易型開放式基金及其聯接基金”也是同一天受理的,合作銀行是建設銀行。兩只產品均為當天申報當天獲得受理。
最后方案兩周前落定
據悉,首批黃金ETF的籌備從2009年開始。當時,上交所聯合國泰基金等少數幾家基金公司就黃金ETF產品未來在國內推出后如何實現跨交易所、跨品種交易等技術難題進行探討。在不斷研討中,國泰基金和華安基金逐漸脫穎而出成為首批獲得上交所、金交所等產品開發授權的基金公司。
參與其間的相關人士透露,最終確定的首批黃金ETF產品方案是在兩周前敲定的。在有關方面的推動下,最終首批黃金ETF及其聯結基金采取授權參與人的方式,主要投資于黃金交易所的現貨黃金合約,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這個模式具有中國特色。
而業內人士則更關注黃金ETF的進展。他們認為,黃金ETF掛鉤于黃金,同時又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實質上將黃金資產進行了證券化,建立了商品市場和證券市場間的聯系,其市場空間不可限量。
“鑒于黃金ETF具備交易方式便捷靈活、流動性強、保管安全、交易成本低等多種特點,和其他黃金投資方式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黃金ETF可能是明年最具市場潛力的創新品種。”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創新的環境引人關注
與此同時,引起行業廣泛注意的是,這是監管機構連續第三周公布重大創新產品獲受理的信息。
此前兩周,由國泰基金上報的國內首只債券ETF產品——國債ETF、國內首只跨國ETF產品——納斯達克100指數跨境ETF,以及博時基金上報的國內首只企業債ETF均先后獲得受理。基金產品創新的氛圍一時無兩。
對于近期多只業內創新的ETF產品集中上報,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黃金ETF等創新產品在年末的集中涌現,一方面代表了基金公司職能的進一步拓寬,創新能力的增強。部分優秀的基金公司在提供投資能力以外,開始把提供投資工具作為另一種業務發展模式,成為行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在交易型基金平臺上那些流動性良好、結構透明、風險可控的產品創新,也順應后次貸危機時期金融產品創新的整體趨勢,呼應了監管機構鼓勵創新的號召,滿足了投資者持續發展的投資和理財需求,注定將成為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一個大趨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