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黃金交易最快8月推出 采用做市商制度
采用做市商制度 黃金合約先行交易
首個貴金屬交易品種最快將在今年8月底前登陸中國銀行間市場進行交易。
數名銀行業貴金屬業務部人士透露,最先交易的將會是黃金合約,包括商品現貨合約,未來會逐步推出的遠期和掉期合約。該貴金屬交易市場為場外市場,采用做市商制度。
某外資銀行駐上海的貴金屬交易部負責人表示,引入做市商制度以及推出更多黃金新產品將有助于增加流動性,這一點正是目前中國黃金市場所急需的。
據新華海外財經報道,上海黃金交易所(金交所)已發布《銀行間貴金屬詢價市場規則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一商業銀行貴金屬交易員稱,銀行只能使用自有資金參與銀行間市場的貴金屬交易。
對此,上海黃金交易所新聞發言人、綜合部總經理顧文碩對于8月底的時間點并未給出明確答復,僅稱在時間點上沒有這么明確。
銀行的黃金“批發”市場
該貴金屬交易市場由金交所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以及匯率和利率衍生品市場的具體組織者和運行者)共同牽頭設立。
新華海外財經報道稱,根據《意見稿》,有關部門將爭取在8月31日啟動銀行間貴金屬交易。最先引入到銀行間交易的兩種合約分別是AUX.CNY和AUY.CNY,分別對應成色不低于99.95%和不低于99.99%的黃金交易標的。銀行間貴金屬交易的交易時間是周一至周五的9點半至下午3點。
消息人士還透露,金交所正在邀請各家銀行(大多是該交易所的會員)提交參與銀行間貴金屬交易的申請。該人士預計,多數大型和中型銀行都會參與。
所謂做市商,是指隨時根據公開報價買入和賣出金融產品以確保市場流動性的機構。
興業銀行資深黃金分析師蔣舒表示,銀行間貴金屬詢價平臺和現有的金交所的平臺主要有三點不同,“一是新平臺只有單純機構參與,金交所的平臺目前個人、機構都能參與;二是這個平臺用做市商的交易方式報價,金交所現在使用撮合交易的形式,國際上機構投資者參與的黃金交易市場主要是用做市商交易,三是金交所的平臺只有TD交易(即延期交易),沒有遠期和掉期,而要推的新平臺將來會逐步推黃金的遠期和掉期,增加兩個OTC(柜臺交易)市場的衍生品,總的來講有助于國內黃金成交量市場提高活躍度。”一中資銀行貴金屬業務部人士則表示,對于銀行來講,參與銀行間市場的貴金屬交易,有助于銀行之間進行頭寸調撥。
某中資銀行的交易員表示,如果把交易所的交易比作零售,那么銀行間市場的(黃金)交易就是批發了。“可以預見,由于加入了做市商制度,未來銀行間市場允許銀行買賣黃金的交易量將遠遠超過金交所。”
由于采用撮合制交易,金交所目前單筆交易量往往只有幾公斤或幾十公斤。若有幾百公斤或上噸的單筆黃金交易需求,不僅成交筆數多,而且不能瞬間鎖定價格,還容易引起市場波動。
黃金ETF 下半年掛牌上證所
值得一提的是,顧文碩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曾表示,新開銀行間貴金屬市場,主要是考慮一些已同時成為銀行間市場和金交所兩個市場會員的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對黃金交易業務也很熟悉,而且銀行間市場只是需要對系統稍做調整,總體而言雙方合作應會較順利。
“這個平臺目前來講只對同時是金交所會員和銀行間市場會員的機構開放,但是不排除以后會向銀行間的其他成員開放。”蔣舒說道。目前,仍有相當部分的中小銀行還不是金交所的會員。
過去一兩年,以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為代表的新興黃金市場,由于保證金低、采用做市商制度及更便利的24小時交易等特點,吸引了不少國內投資者參與交易。但去年11月份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規定,除上海金交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外,國內不得再設立黃金交易所和中心;已經開業的,要立即停止開辦新的業務。
除了增設貴金屬場外交易市場,金交所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所)牽頭設計的黃金ETF產品也將在今年下半年于上證所掛牌;鈀金的ETF產品研究也在進行中。
此外,由于國內金價受倫敦及紐約等海外市場影響較大,因此開設夜盤對于一些投資者規避風險較為重要。目前金交所周一至周四21:00-隔日2:30交易。顧文碩曾透露,金交所有意將夜盤收市時間延后至隔日3:30及增加周五的夜盤交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