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交所透露四項規劃 ETF產品正在設計
從2002年成立算起,上海黃金交易所(下稱金交所)已經邁入第十個年頭。
如今,金交所已是全球黃金現貨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去年其總交易額為4.44萬億元,同比增長120%;其中黃金現貨交易量達7438.5噸,交易額達2.48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和53%。
近期,《投資者報》與金交所相關負責人對其未來規劃及投資者教育等工作進行交流。
下半年將延長交易時間
“我們今年的工作任務很重。”金交所綜合部總經理顧文碩向《投資者報》獨家透露了其正在推進的四項規劃。
首先,系統建設和改造是今年一項重要任務。金交所今年以來通過招聘員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大技術支持力度。第二是將延長交易時間。金交所是全國唯一開設夜市的交易所,目前夜市是2時30分結束,正考慮延長至3時30分,下半年有望實現。第三是建立場外詢價市場,以滿足銀行間市場大交易量的需要。金交所已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正在進行系統開發,推出時間尚未敲定。第四是新產品的設計開發:一個是黃金ETF,目前處在研究階段,正在聽取會員的意見,還沒有具體時間表;另一個是鈀金品種,仍在設計和市場需求調研階段。
推出一項新產品或規則并不容易,這點金交所會員部總經理童剛深有體會:“金交所有166家會員單位,264萬名個人客戶,推出新舉措需要顧全大局,和會員及投資者進行反復溝通,如果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我們就會推行。”
回憶10年的發展歷程,參與過金交所籌建工作的顧文碩感慨良多。他介紹道,2001年,國務院成立黃金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宣布將建立黃金市場,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之后幾大城市都參與了競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各地都有自己的優勢,如北京市商業銀行的聚集地,深圳黃金的寄售業務在全國交易量最大,而上海正致力于建設金融交易中心,且外匯交易中心已經正式開業。央行提出以外匯交易中心的平臺為依托建立黃金市場的方案,這樣既具備技術、人才上的優勢,又利于節約成本,獲得了國務院的同意。于是2001年,央行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2002年正式開業。
2001年,金交所將會員單位的數量限定為108家,出自《水滸》的“一百單八將”,并且設定了報名截止日期,此后不再增加。后來金交所的交易品種又增加了銀和鉑,會員數量才逐步擴展。但為了保護現有會員的利益,若非增設新產品的需要,金交所不會再增加新會員。
“2001年會員大會開完后,會員數量已經確定下來。當時重慶一家首飾加工企業的女性工作人員參加了金交所在煙臺舉行的推介會,但沒有重視,回單位后把此事束之高閣。當金交所宣布發展會員結束后,失去了這個平臺對企業產供銷造成了直接影響,受到了其企業領導的嚴厲批評。她跑到交易所,找王總哭訴(現金交所理事長王喆),但已經沒法增加。”顧文碩說。
在價格劇烈波動時,金交所為降低市場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推出了一系列舉措。除了常規的調整保證金比例和漲跌停板幅度外,在去年9月白銀暴跌時,金交所提前部署預案,發布“白銀Ag(T+D)合約出現第三個連續單邊市處理措施”。其作用是,如果銀價出現連續三個跌停,就以價格回退的方式結算,以減少投資者的損失。
“這在國內沒有引起很大重視,但當時外媒對我們的評價是,"中國市場態度強硬地保護投資者利益"。”童剛說。
繼續推進投資者教育
股市寒冷,催熱了炒金、炒銀。而門檻不高、交易靈活、能雙向操作、采取保證金交易的黃金白銀T+D,成為不少投資者轉戰的方向。目前多家銀行都推出了貴金屬交易平臺,為投資者打開一條便捷通道。
客戶數量不斷攀升,增強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意識已成當務之急,上海黃金交易所已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工作重心。
“對投資者來說,最大的風險來自其防范風險的意識較弱,以及對風險的無知。”童剛表示,中國投資者習慣了股市的現貨交易方式,還不熟知保證金交易的風險所在,希望老百姓將黃金作為保值產品而不是投機性產品,延期交易業務是為生產企業鎖定價格風險而產生的。
雖然投資者教育在持續推進,但培訓的速度仍趕不上客戶增長的速度,這是金交所面臨的一大困難。“我們培訓的會員,每年會延伸培訓1~2萬名具有金交所認證的業務經理,通過他們能培訓3~5萬名投資者,但投資者每年的增長數量達30萬~40萬人。”童剛說。
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外匯、貴金屬經紀業務負責人程相峰經常到全國各地進行培訓,發現投資者普遍缺乏專業知識,風險防范意識較弱。
他對《投資者報》介紹道,興業銀行內部主要關注兩類客戶;一類是高市值客戶,一類是資金活躍、交易頻繁的客戶。投訴的客戶,也會被納入重點關注對象。“我們會觀察他們的倉位,當他們的倉位水平過高時,會通知他們及時調整。”程相峰說。
投資T+D產品如果倉位過重,一旦價格大幅波動就很容易引發爆倉風險,因投資虧損到銀行投訴的客戶,倉位多在80%以上。童剛認為,倉位在三成以下比較恰當,“真正的投資高手一定是倉位控制和資金管理的高手。”
代理機構是有益補充
當前市面上有一些代理機構幫助投資者開戶,并免費提供咨詢服務,投資者是否可通過這類機構介紹其到商業銀行開戶?
答案是肯定的。據童剛介紹,這就相當于期貨的IB業務(中間介紹業務),這些機構是金交所的綜合類會員,他們能為投資者提供持續性咨詢服務。
實際上,這些機構只是介紹投資者到銀行開戶,一切交易和結算過程仍都通過銀行平臺進行。“他們介紹的客戶有兩個特點,一是活戶率較高,二是風險防范意識較強,屬于質量比較高的客戶。”程相峰說。
顧文碩也表示,由于銀行業務范圍廣,黃金交易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對客戶的系統性管理較弱,這些機構的存在就成為有益補充。
而銀行只對私人銀行客戶提供一對一的服務,難以對其他客戶有大范圍的服務覆蓋,因此綜合類機構就彌補了銀行服務上的不足,有利于幫助投資者熟悉交易規則,認識投資風險。
“我們要求一家綜合類機構要面對多家銀行,這樣就促成了銀行的服務競爭。”童剛同時提醒投資者,市場上也存在一些非法代理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金交所官網上的會員名錄進行甄別。
另外,雖然國務院已開始重拳整頓交易所,但違規市場依舊存在,因此投資者一定要先認清誰是正規市場。目前僅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是國務院批準的開展黃金交易的交易所。
童剛表示,如果一家交易所對投資者有如下說法,就可以認定其違規:一是連續24小時交易,二是所謂價格與國際完全同步,三是采用做市商模式,四是承諾保本或固定收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