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低買盤適時入場 COMEX期金微升
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周四(4月19日)收盤微幅上漲,對歐債問題的不安和美國復蘇力道的憂慮對金價構成壓力,但金價連續下跌后也促使逢低買盤勢力適時入場。
媒體初步數據顯示,期金周四成交量較30日均值低逾20%,本周基本保持清淡交投格局。
西班牙日內進行長期國債標售,雖然完成了融資規模,但是得標利率較高,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包括股市和歐元在內的較高風險資產走弱。
美國方面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3月成屋銷售數據出現意外下滑,為近4個月以來第3個月下滑,顯示出美國房產市場復蘇依然存在不均衡性。美國4月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為8.5,遠低于預期水平的12.0,3月份該數據為12.5.
特里蘭金屬(Triland Metals)表示,期金價格一度在1635附近受到支撐,并呈弱勢整理格局,此后在兩個小時內從低點急速反彈,并刷新日內高點。周四金價波動較大,沒有明確的方向,同時成交量有所放大。
COMEX 6月黃金期貨收盤上漲1.80美元,漲幅0.11%,報1,641.40美元/盎司。COMEX期金于2011年9月6日觸及紀錄高位1,923.70美元/盎司。
白銀期貨枕戈待旦 上期所力爭定價權
白銀期貨終于掀開其“神秘面紗”。
4月17日下午,上海期貨交易所公布《白銀期貨標準合約(草案)》、《白銀期貨風險控制管理辦法(草案)》(下稱“草案”)等白銀期貨業務規則,并公開征求意見,此舉意味著這個被業內期盼多年的新品種行將亮相國內期貨市場。
“應該說合約設計合情合理,交易規則也符合白銀期貨的相應要求,希望盡早推出。”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陶金峰看了《草案》后告訴記者。
上期所公布的《草案》顯示,白銀期貨交易單位為15千克/手,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7%,最小變動價位1元/千克。業內人士估算,目前交易一手白銀期貨合約所需要的保證金大約為一萬元。
合約大小適中
“2009年就傳言要推出,雖然它在國際上是一個成熟品種,但在國內卻歷經三年磨練,著實不易。”廣發期貨研究員馮亮告訴記者,此前關于白銀期貨的話題不斷,其中,最為人們所關注就是合約設計。
在此之前,業內對于白銀期貨合約大小的猜測分別是15千克/手和30千克/手,如今合約大小定為15千克/手,略小于預期,但對于大多數投資者而言,仍不啻為一個“大合約”。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白銀T+D,合約大小僅為1千克/手,相比之下,白銀期貨‘塊頭’比較大,不太適合我們個人炒家。”一位黃金、白銀炒家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分析,交易所此舉意在防止市場過熱投機,更多發揮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自2011年以來,國內期交所新推的期貨品種均以“大合約”形式呈現,去年推出的鉛、焦炭、甲醇期貨均運行平穩,但交易也較為清淡。
“雖然市場上不少人認為目前白銀合約設計上有點兒偏大,但我個人覺得不必為白銀期貨的流動性過分擔憂。”馮亮對此認為。
據其估算,即便白銀價格上升到去年最高時的49.81美元/盎司,約合人民幣10.1元/克,按15%保證金計算大概需要2.3萬元/手,“國內棉花期貨合約大小在10萬元/手左右,棕櫚油,豆油也在8萬到10萬。跟國內其他期貨品種比,白銀期貨合約并不算大。”
相比海外市場,上期所白銀期貨合約大小也屬適中。
以最重要的紐約COMEX白銀期貨為例,其主要交易三種白銀期貨合約,最流行的是5000盎司/手的常規白銀期貨合約,其余還有2500盎司/手的小型合約和1000盎司/手的微型合約。如果換算成克/手,分別是155.51千克/手,77.75千克/手,31.10千克/手,相比之下,國內白銀期貨的合約也不算大。
利好白銀股
“從投資品種的角度看,白銀期貨完善了我國貴金屬市場價格體系,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實體經濟服務,尤其利好于跟白銀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國金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向記者表示。
在3月末證監會召開的中心組(擴大)學習報告會上,郭樹清就再次強調要加快期貨市場的改革發展,牢牢把握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
白銀期貨與實體經濟究竟關系幾何?
云南銅業期貨市場部主任張劍輝認為,白銀期貨將對相關企業發揮套期保值的避險功能。
“最近幾年白銀價格大幅波動對整個產業的影響很大,不論是采掘、冶煉、加工還是貿易和消費都受到了較大沖擊。”張劍輝坦言,而實際上這些企業都可以在經營過程中利用白銀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以避免白銀價格波動導致的成本上升或利潤縮水。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上海黃金交易所可以進行白銀遠期T+D交易,但由于延期手續費繁瑣,給企業的交倉銷售帶來較大困難。
“企業只能去海外市場做套保對沖風險。”該人士坦言,但是國家在外匯額度方面的管理,經常會導致企業境外白銀保值在數量上與實際需求產生差距,并受到限制和束縛,“一旦出現極端行情,由于外匯額度不夠,就容易發生資金不足的情況”。
事實上,去年白銀價格的暴漲暴跌,已令一些國內企業深受其害。
國內最大的白銀冶煉企業豫光金鉛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8804.27萬元,同比大幅下降42.70%。
公司認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為年末電解鉛、白銀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導致公司計提了總計2.6億元的存貨跌價準備。
“去年末白銀價格大幅下滑,公司在海外進行了一些期貨套保,但沒有全部覆蓋現貨,如果國內開出白銀期貨的話,我們做起來肯定會更加方便。”一位豫光金鉛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張劍輝認為,雖然中國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白銀消費國和生產國,但是卻并沒有掌握定價權和話語權。
“中國沒有一個較為權威的統一定價市場,國內白銀價格基本上跟隨倫敦和紐約的價格波動,而國際銀價容易受一些投機基金操控,或者受境外經濟波動影響,間接干擾和牽制中國白銀的價格運動,因此,不管是國內的投資需求,還是企業的保值需求,都急待上期所盡快推出白銀期貨合約。”張劍輝坦言。
4月18日,國內白銀概念股均表現搶眼,其中豫光金鉛大漲3.94%,報收于每股20.07元;馳宏鋅鍺上漲2.83%,報收于每股16.33元;恒邦股份更是大漲4.83%,報收于38.43元/股。(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