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交所醞釀人民幣結算
據英國《金融時報》4月17日消息,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正在考慮讓交易員們使用人民幣來結算合同,該事宜目前仍在早期討論階段。評論稱,此舉可能導致享有135年歷史的倫敦金屬交易所首次放棄使用英鎊作為支付結算貨幣,它反映了全球金屬市場權力的轉移。當天,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分析師李建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舉對于中英兩國而言,意義都十分重大。英國能借此搶占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制高點”,順應市場需求。同時,中國也能以此為契機逐步掌握大宗商品定價權,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跋轮?,倫敦將發布離岸人民幣中心資質評估報告,這或許向著倫敦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目標更近一步。”他說。
始建于1877年的LME,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所,其成交價格被廣泛用作世界金屬貿易的基準價格,庫存等數據也對世界范圍內的有色金屬生產和銷售有著重要影響。以3個月交割基準合同為例,這實際上是反映智利的銅,或者馬來西亞的錫運往英國港口所需要的時間。這樣一個佇立于英國本土的交易所,英鎊的使用地位卻在悄然改變。
近年來,伴隨中國國力的顯著增強,經濟的快速增長支撐了對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對大多數金屬的需求占到了全球總需求的40%以上,已成為全球金屬市場的主導力量。舉足輕重的地位也令中國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交易中的份額不斷上升。相比之下,英國在該領域的地位江河日下。特別是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之后,英國陷入英鎊危機之中。1993年,該交易所的旗艦銅合約紛紛轉化為以美元計價,成為英鎊命運的轉折點。近幾年來,以英鎊結算的合同數量已經下降到幾乎可以忽略的水平。一位大型經紀公司主管說:“我已經有五年時間沒有交易英鎊的合同了?!薄耙贿吺呛M馐袌鰧θ嗣駧诺男枨笕找嫱?,另一邊卻是英鎊的風光不再,這無疑成為倫敦金屬交易所考慮以人民幣代替英鎊結算的出發點。”李建軍告訴記者。目前,該交易所中主要合同還是以美元計價為主,同時允許以歐元、日元和英鎊結算,如果人民幣能取代英鎊成為另一種結算貨幣,那將成為人民幣涉足海外市場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事實上,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加快,國際商品市場上人民幣的使用正在逐漸增加。李建軍表示,2009年7月,以香港啟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為標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成績斐然。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結算額高達2.08萬億元人民幣,占當年貿易總量的十分之一,這一數字在2010年僅為2%。目前,已形成多地“搶食”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局面。香港現在的人民幣業務已經涵蓋人民幣存款兌換、貿易結算、貿易融資等全面銀行業務以及人民幣債券、基金、股票等投資產品。新加坡也在人民幣存款、跨境貿易結算、債券發行與上市等方面取得進展。作為一個具有全球領導地位的期貨與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早已捕捉到了市場對人民幣不斷增長的興趣和需求。自2006年以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推出了一系列的人民幣外匯期貨合約。去年年底,交易所宣布從2012年1月1日起允許國際投資者將人民幣作為所有期貨產品交易的擔保金。3月2日,中國銀行與其達成了戰略備忘錄,雙方將聯合探究包括期貨跨境交易等領域的合作機會,并允許部分期貨交易使用人民幣結算。
而作為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之后的另一個國際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倫敦金屬交易所在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長期以來,倫敦是與美國紐約齊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其重要性體現在:從事近一半的歐洲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全歐洲近80%的對沖基金資產;進行全球42%的外國股票交易;倫敦證交所管理的外國資產規模約2600億英鎊,幾乎是紐約的兩倍;從事超過70%的國際債券交易;掌握60%的歐洲債券初次發行業務;是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是世界最大的海運和航運保險市場,占據全球23.7%的海事保險市場;是世界黃金交易中心;進行世界90%的金屬交易……“因此,首先在倫敦商品交易所實現人民幣結算,具有突破性意義?!崩罱ㄜ姳硎?,如果有關政策予以配合,倫敦很有可能成為繼香港之后的另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