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伴隨上周上證指數大跌13.32%,端午假期,投資者最大的期盼或許是政策面能夠再度出現利好的消息護盤,以激發股指早日反彈。那么,政策利好真的能帶動股指回升,節后股指反彈真的會出現嗎?投資者又該如何操作呢?
首先從投資者熱盼的政策利好來看,出臺可能最大的就是央行再度降準了。不過根據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判斷,下半年環比GDP增速會比上半年略有回升。如果這一判斷成立的話,那么央行目前的政策取向應該是繼續觀察此前貨幣政策的效果,而非再度加碼降準。
而從中央政府近來的動作來看,刺激經濟的政策有明顯的從貨幣政策向財政政策轉移的跡象,發改委不斷審批新的投資項目以及地方債置換的不斷推進就是明顯的信號。而截至發稿,央行降準的消息尚未公布,投資者期盼的政策利好或將延期。
其實,就算沒有任何政策利好,A股在本周初出現反彈的概率仍然較大。統計顯示,上周上證指數超過10%的跌幅,在實施漲跌停限制之后的A股歷史中,僅僅出現過6次,其中3次在2008年的熊市中,還有2次在1996~1997年的走勢中,最后一次就是上周了。而在大跌之后,股指短線大多會跌勢趨緩或出現反彈,這一次預計也不會例外。
而推動本周股指出現反彈的最大力量,無疑將是打新資金的回流,這也成為了投資者最大的期盼。現在的問題是,投資者在這次反彈中究竟該如何操作?是勇敢地抄底呢還是借機逢高減磅?
對于經歷過2008年大熊市的投資者而言,抄底的慘痛教訓或許仍然難忘。抄底抄在半山腰,抄底完成之后發現底下還有大底的感覺可能是這輪牛市剛入市的投資者還無法領會的。在任何時候,保住資金活下去,是股市投資的首要選擇,可以少賺,但絕不能虧太多,因為如果你虧損50%,后續需要賺100%才能回本。
基于安全第一的宗旨,對于本周可能出現的反彈走勢,倉位過高的投資者仍應以逢高減磅為主;而對于輕倉的投資者,如果不是非常擅長短線交易的話,還是靜觀其變為佳。因為一旦量能不濟,在短暫的反彈之后,下半周股指或許又將開跌。
而從短期市場的流動性情況來看,滬市成交量要想再上萬億元難度較大,而60天均線4400點附近的支撐力度又明顯不夠,股指繼續向下尋求支撐將成大概率事件,下一步就看4000~4100點區域的支撐力度究竟有多大了。
還是那句老話,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張志斌
隨著昨日市場再一次暴跌,大盤或將繼續向下尋求支撐,上證指數將在30日均線4740點附近接受考驗 廣州萬隆:昨日滬深兩市沒能延續周三V形反轉之勢,而是在高位劇震。
中國股市上周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周度跌幅,這對于杠桿投資者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尤其是融資比例較高的股票跌幅普遍大于指數,讓不少融資盤面臨被強行平倉的風險。滬市里30只融資比例最高的股票平均自6月12日見頂以來下跌17%,相比上證綜指的跌幅僅13%。
很難講這幾天股市的極度震蕩,與傳得有板有眼的“牛市跳樓第一人”事件有多大關聯度。但現在尷尬的是,昨天有媒體通過多渠道追蹤采訪發現,所謂6月10日發生在長沙的炒股失敗跳樓事件,極有可能屬于空穴來風。
昨天股市又大跌了,有小伙伴跑來跟好規劃哭訴再跌要去排隊跳樓了。2、藍籌風格基金投資機會源于改革的驅動,關注改革受益明確的基金,如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主題等;3、創業板基金短期存在風險,但出現持續大幅大跌的概率不大,且下跌一定幅度后具備階段性配置價值;
截至6月18日收盤,隨著滬指大幅下探近4%,三大期指合約同樣全面下行,從盤后持倉數據來看,空頭仍是三大期指合約中的主角,三大主力合約中除IC1506外,IF1506和IH1506的空頭持倉量均高于多頭持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