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短期消費概念可能占優,成長股經過調整有機會
國內有專業機構統計,截至今年6月14日,在成立于今年之前的762只主動管理型基金產品中,共有316只基金產品年內回報超過100%,其中41只產品回報超過150%。那么,當A股在6月15日暴跌逾3%以后,現在入手基金還能趕上賺錢效應嗎?
主動管理型基金產品,通俗地說就是大家平時最常見的基金,投資者購買以后,有基金經理操盤,把所募集到的資金投資到股票、債券等市場中,與指數基金等被動型基金的投資模式有明顯的區別。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多數主動管理型基金以投資國內股市為主。
公開數據顯示,在今年以來漲得較好的基金產品中,寶盈新價值混合基金漲幅為228.89%,總回報排在第1位,易方達新興成長靈活配置漲幅為227.15%,總回報排在第2位,華寶興業服務、匯添富移動互聯和富國低碳環保等三只基金的總回報分列3至5位。
到底是投資于哪些領域的基金漲得最好呢?數據顯示,投資于新經濟、新興產業的基金漲勢喜人。比如,投資于創業板股票、投資于互聯網+、投資于大數據等領域的基金,今年以來所取得的投資回報都相當不錯。
本組稿件重慶晚報記者 張彬
基金投資占比今年大幅提高
市內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經理楊小姐透露,投資者今年特別喜歡買基金,每次發行新基金的時候,只要銷售渠道是“券商+銀行”,當天稍晚一點就申購不到。來自多家基金公司的消息也印證了這一個情況。
楊小姐透露,市內一些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也發生了變化,以在該行理財的投資者為例,在今年春節以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中,基金占比只有10%左右,現在已經提高到了30%以上。
投資者基金資產占比有所提高,僅僅是因為股市震蕩走牛嗎?在市內銀行人士看來,除了前幾個月股市持續向好激發了基民的投資熱情,央行幾次降息使得理財產品預期收益有所走低也是原因之一。
也有銀行理財專家認為,盡管今年以來不少基金的投資回報率翻倍,投資者在買基金時一定要時刻記住三個道理——買了基金不一定會賺錢;買基金產品存在風險;基金只是一種資產配置,并非最佳理財渠道。
普通投資者要加強風險控制
很多主動管理型基金都投資于股市,這類基金能不能賺錢,關鍵還得看股市漲跌。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認為,市場結構差異目前略有加大,主板、中小板指漲幅居前,而創業板指漲幅居后,風格略偏向中小盤,以及中低估值與重資產。
他表示,實體經濟的羸弱支持貨幣放松,但樓市迅速回暖,特別是一線城市房價迅猛上漲,可能對貨幣條件進一步放松構成制約,對股市也是個潛在的風險。魏鳳春說,在A股主題方面,國企改革比較引人關注,機會可能在國企尤其是央企之間的合并,以及國企集團內部資產的重組或整體上市。
在魏鳳春看來,目前投資者分歧有所加大,市場波動將更加劇烈,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將更加要求風險控制。短期消費概念可能占優,成長股經過調整之后,也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國內風險主要是貨幣政策的預期差,即對貨幣寬松空間的預期過高。”
(重慶晚報)
一條接近國資委人士的消息稱國企改革頂層設計中關于央企分類、國資投資運營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四個方案有望在近期公布。
本周二暴跌的A股昨日在898.4億元流入資金的支撐下又一次上演了大V反攻走勢,創業板指更是大漲近4.5%。多數分析稱,后市很可能繼續在5000點附近寬幅震蕩和調整,創業板會否啟動新的上漲還需觀察。因此,若已“下車”,端午前謹慎搶反彈,不妨就等下一波機會。
市場針對當前所預期的中期調整來臨的時機與力度也并不相同,但更多市場人士認為,A股重復此前快速單邊上漲的概率正在下降。這無疑也給A股融資客們敲響了警鐘。
繼周一失守5100點之后,周二上證綜指再次連續失守5000點、4900點兩大關口;創業板更是在周一創下年內第二大跌幅5.22%,一路連失3900、3800、3700點“城門”,而在周二盤中一度暴跌近6%,最后沒能守住3600點,報于3590.67點。
由于中國股票市場的大繁榮,中國百萬(美元)富豪人數在去年一年之間新增100萬人。根據這份報告,除去不動產、企業所有權、奢侈品和收藏品等其他資產以外,這些新崛起的中國百萬富豪還擁有至少100萬美元的現金、股票或其他金融投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