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的賺錢效應正在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全民炒股熱潮,而眾多投資平臺也玩出各種創新花樣來挖掘潛在客戶。其中,近期剛剛上線的一家名為”淘股神”的投資平臺以其獨創的股票合買模式贏得了不少投資者的青睞。然而,北京商報記者卻了解到,該平臺獨創的“股神”與投資者合買股票的創新模式可能面臨著諸多風險。
涉嫌組織代客理財
“你不必是股神,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這是淘股神官方平臺的宣傳標語。該平臺的模式以股票合買為主,涉及“股神”和普通投資者兩個交易對象,其中“股神”的主動權較大,不僅可以規定合買方案的金額和周期,還能設定盈利傭金提成以及止損值,其他投資人,也就是普通投資者則共同出資購買股票。當方案進度達到100%后進入實盤交易階段,由“股神”開始操盤。如果參與的合買方案在期限內盈利,則各出資人在提取出“股神”的交易傭金后,按照出資比例對剩余盈利部分進行分成。若虧損,則由“股神”和投資人共同承擔。
不過,在一位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看來,該平臺模式涉嫌組織非法代客理財,“代客理財要么是公募,要么是私募,而該公司并不屬于兩者其中的任何一種,沒有相關金融牌照,屬于很明顯的非法經營,很可能是從事非法證券交易”。該平臺似乎也在刻意規避相關風險,稱自己為國內首家互聯網金融證券投資撮合服務平臺。
資料顯示,該平臺版權所有方為深圳前海韋恩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商報記者在廣東省工商局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查詢發現,該公司系去年11月27日才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陳浩,注冊資本約1000萬元。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依托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供金融中介服務、投資管理等。因而有業內人士擔心,作為一家剛成立不久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平臺的安全性、穩定性也面臨不確定性。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5月14日還款的項目“滾雪球三號”曾由于系統計算時精度丟失,導致部分淘股神會員的到賬本金和收益數額出現了誤差,不過最終系統修復了該問題。
投資收益涉嫌夸大宣傳
“最高年化收益300%+”、“是余額寶收益的80倍”,打開淘股神官網后,網頁最顯著的位置便顯示著這樣的宣傳標語。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宣傳涉嫌違法違規,有涉嫌夸大投資收益招攬投資者的嫌疑。
“平臺這種高額的業績宣傳表述是違法的,監管層不允許用歷史的收益預測未來的收益,也不允許用暗示性、誤導性的收益表述,涉嫌虛假宣傳。”上述業內人士如是說。以基金產品為例,政策規定,基金宣傳推介材料必須真實、準確,不得預測基金的證券投資業績,也不得夸大或者片面宣傳基金。而南京一家投資機構負責人則認為,平臺有些打政策擦邊球的意思,只說自己是證券投資撮合服務平臺,為的就是避開相關監管規定,但無論以何種身份出現,平臺上這種類私募產品的高額業績宣傳都是違規的。
淘股神平臺還刻意將風險提示信息弱化處理。“證券投資產品本身是有風險的,不可能做到承諾保本,銷售平臺應該在最顯眼的位置提示投資者可能存在虧損的風險。”北京一位基金經理如是說。然而,北京商報記者卻在淘股神官網首頁中并未看到風險提示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上述抓眼球的高收益業績預測,以及個別“股神”近期經過模擬測算后的高額年化收益。以股神“天天吸收”為例,平臺顯示其年華收益高達1734.75%,而平臺資料顯示,該“股神”實際上只是剛剛操盤了一個5萬元的合買項目兩個交易日,其累計收益也只有6.94%。
那么,平臺上的“股神”真的就沒有失手的時候嗎?北京商報記者在查閱了截至當日平臺上所有的共計220個投資項目收益后發現,至少有約28個項目出現虧損,收益率在-0.31%至-9.14%之間,虧損率占總發起項目的12.73%。由此可見,平臺層層篩選過的“股神”并不能保證100%賺錢,但公司并未就可能虧損的投資風險很好地介紹給客戶。
這一輪牛市的開啟,讓A股證券化率(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值)大幅飆升。僅從年初至今,A股總市值已經增長了93.3%,新增部分已經超過了世界第三大資本市場——日本股市。
上周A股市場在降杠桿預期增強信息的壓制下,指數的漲升力度的確有所放緩,但個股行情依然火爆,日均仍有200余家個股達到10%漲幅限制。不過,考慮到本周新股申購潮開始涌動,可能會分散資金,從而使得指數升幅將更為收斂。
市場對于A股無法順利進入MSCI 指數體系已有預期,存在短期事件影響,但并不影響A股中長期趨勢。另一方面,A股納入國際指數體系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在人民幣國際化大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的全球化是大勢所趨。
截至6月11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已達2.21萬億元。在此背景下,6月12日(上周五),證監會公布了《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
從來無人能知曉熊市到場的確切時間,新股民甚至不知道熊市長什么樣子。在記者細問之下,趙銀河講出了這類產品吸引力的關鍵之處:低收益率、高杠桿、追求絕對收益而非收益率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