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中國紀檢監察報日前刊文談及股市,認為監管部門應把資本市場的“毒草”拔出來。該文在移動網絡平臺上被不斷轉發。
當股指站上5000點之上時,有關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容易讓人敏感。其實,上述文章也不必被過度解讀。既為“毒草”,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該被監管部門抑或司法機構拔掉。
今天的市場中還有沒有“毒草”呢?應該說是有的。資本市場是個利益場。存在利益誘惑的地方,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這不奇怪。天底下不可能有全然純凈的市場。
市場中的“毒草”都屬于金融領域的違法犯罪,部分行為則可歸為金融腐敗。不是所有的“毒草”都算金融腐敗,但金融腐敗多為毒性很強的“毒草”。伴隨著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是在豐富而龐雜的金融實踐中,隱藏著更多的可能導致腐敗的漏洞。
資本市場有可能存在的“毒草”,大致有這么幾類,一是為牟取利益,一些人刻意傳播虛假信息;二是腐敗者利用壟斷金融信息的稀缺性,操縱資本不當得利——內幕交易和泄露內部信息等都屬此類;三是利用的是行政權力的稀缺性,可被視為權錢交易在金融領域的體現。
《證券法》第七十八條明確規定,禁止國家工作人員、傳播媒介從業人員和有關人員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證券市場。但從當下市場的某些亂象來看,虛假信息比較多的狀況是個事實。
就在前幾天,本報曾報道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一個表態。這位監管官員稱,在股指不斷走高的背景下,“市場對信息高度敏感,一些不法分子刻意捏造散布虛假信息,嚴重擾亂資本市場信息傳播秩序,甚至引發股指大幅波動,市場反應強烈”。也正因此,監管部門啟動的“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將鎖定編造、傳播虛假或誤導性信息案件。
監管部門的努力值得肯定,但要看到,對待大量的虛假信息,監管者似有難以覆蓋之感。造謠者的犯錯(犯罪)成本總體還比較低,監管很難完全跟上謠言制造的節奏。這樣的現實,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由謠言擾亂市場秩序,代價將會非常沉重。
在各種市場謠言之外,證券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是危害市場健康發展的又一個“毒瘤”,現代市場經濟國家自美國首開禁止內幕交易先河以來,普遍制定了禁止內幕交易的法律。我國的《證券法》及《刑法》也對內幕交易予以明令禁止。不過,與近20年的股市發展相伴隨的,是層出不窮的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現有的法律法規還未能完全撕碎市場的黑幕。
抵制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重在約束內部人的行為。人心常常敵不過利益的誘惑,這就需要借助規則和制度,以及通過強有力的打擊來建立必要的“防火墻”。內部人不能成為泄密人,關聯人不能成為內部人——要做到這些,最重要的就是強化透明度和外部監督。不時冒出“老鼠倉”的市場,會是一個讓投資者深感恐懼的市場。
牛市之下,人心百態盡顯。當股指在高位盤旋時,投資者考慮更多的,是投資的安全,避免該恐懼時貪婪的風險。作為監管者,此時要做的,恐怕是加碼監管力度。市場越發展,越需有力監管。一個健康的“慢牛”需要有力的監管護航。
對于此次“失約”A股的原因,MSCI董事總經理、全球研究主管里米·布賴恩德說,MSCI預計“在一些市場準入相關重要問題解決后”將A股納入全球基準指數。歸納起來,此次沒能納入的原因主要由于額度分配過程、資本流動限制、海外投資者受益權屬界定這三方面存在障礙。
在目前市場震蕩加劇,銀河證券對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解讀,認為穩增長政策信號突出,有助于穩定資本市場情緒。結合5月初國務院、商務部密集出臺的跨境電商產業的相關政策,政府加速推動產業發展的意圖已非常明顯,產業鏈中的平臺、物流、金融等企業的業務量都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鐘正生則認為,貨幣政策仍會繼續適度寬松,但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定向工具的運用會加強。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住戶存款減少的原因之一是流入了股市,受A股市場財富效應的吸引,部分住戶將存款進行了股票投資。
短期來看,盡管市場流動性仍較充裕,但6月下旬的A股可能會受到銀行年中攬存、國泰君安IPO的擾動。之前,你已經享受了杠桿的“泡泡浴”,但你還沒經受過桿杠泡沫破裂的“冷水澡”。
從圖形上看,股市行情的變化與上市公司增持行為的相關關系不明顯,且遠不如減持與大盤行情的相關性顯著。3、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增持行為與股市行情的相關關系不顯著,相對來說受行情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