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6月5日,滬指眾望所歸站上5000點大關。在此關頭,投資者更加關注實體經濟走向。
“內地A股現在還未到牛市拐點的階段,市場上升的邏輯仍然繼續存在。”中信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行政負責人彭文生6月9日在香港記者會表示。
“美國、歐洲、日本市場的經驗顯示,股市與實體經濟脫節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現在中國正處于金融周期的下半場,由于去杠桿化導致消費和投資縮減,從而導致富余的儲蓄資金追逐金融資產,引發股市、債市齊升的現象。”他坦言。
“美國經濟在2008年以后已經進入金融周期的下半場去杠桿化,而中國則落后于美國5年左右,我們現在正經歷美國2009-2010年的去杠桿過程,但是以一種更加漸進有序的方式進行。”他指出。
同時,他表示,金融周期的下半場通常可以持續四至五年,并指出有可能誘發市場拐點因素主要包括市場本身估值形成的調整壓力,以及美元持續走強對中國實體經濟和投資者情緒的影響。
“目前A股總市值占GDP比重距離2007年的高位仍有一定距離,相比之下,美國股市估值已經偏高,美股總市值占GDP比重已接近2000年科網股爆破時的水平。”他指出。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A股總市值62.5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104.1%,仍然低于2007年122%的歷史最高水平。
此外,他預測,中國經濟短期內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現短暫企穩,“主要受益于房地產交易復蘇,以及基建項目投資在過去幾個月大幅提速的影響,但是經濟在第四季度可能繼續下行態勢。”
他表示:“雖然政策放松的基調不變,但目前長端利率繼續維持較高水平,而短端利率有所下降,這表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仍有障礙,反而有繼續流入股市的跡象。因此,政府未來會采取更多結構性的貨幣政策。”
彭文生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周期可能要持續至2016-2017年,因此貨幣政策方向上將持續寬松,但更多采用定向寬松或結構性政策,例如PSL(抵押補充貸款)、政策性再貸款,及配合財政政策助地方政府實現債務置換等。
“政策意圖是為了防止短期內出現大幅的經濟下滑風險,而非刺激經濟大幅反彈增長,只要經濟放緩是有序的,而且對就業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政府不太可能出臺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他說道。
他預計,央行年內會再降息一次,減幅25個基點,并根據外匯占款情況繼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有可能在第三季度將準一次。”
他表示,內地首季名義GDP僅5.8%,可見CPI、PPI數據疲弱,令GDP平減指數為負,若第二季度平減指數仍未能回復正數,經濟將面臨通縮風險。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內地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1.2%,低于市場預期的1.3%。5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同比下跌4.6%,與上月持平,已是連續39個月錄得負增長。(編輯 于曉娜)特約記者 朱麗娜 香港報道
金融股領漲,創業板大跌,分析稱后市個股或分化,前期滯漲的傳統藍籌迎來機會。
多位堅定持有創業板個股的機構人士對上述基金經理的觀點表現出強烈不認同。而對于近期大盤的調整,上述“新經濟派”投資人士認為,“僅僅是由于前期上漲太多的正常回調,與風格切換沒有關系。
8日,中國中車A股復牌后一字漲停,收報32.40元,其A股市值高達7971億元,名列A股第九位。中國核電即將上市,核電系央企改革的主題投資可能隨之興起,有望對整個改革主題2.0版本起到助推作用。
在機構投資者積極做多的熱情下,5000點之后的上漲行情得到確認,昨日上證指數再次上漲逾百點。本輪牛市的重要背景是資金面的寬松和經濟增速的放緩,在此環境下,保險投資的債券類投資收益將會受到擠壓。
6月8日,截至收盤,深證成指(399001.SZ)下跌1.11%,收于17452.31點,創業板指數(399006.SZ)更是重挫4.67%至3704.55點。但上海市場卻在“狂飆”,上證綜指(000001.SH)收盤上漲2.17%至5131.8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