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據統計,6月首周,全部A股中共有602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不復權),而剔除掉今年以來上市的62只次新股之后,仍有540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其中,仍有包括我武生物、飛天誠信等在內31只個股是2014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個股大多集中在熱門成長性行業,但上周后期的風格轉換已經激發了部分個股的高位回調,因而投資者可以因循板塊輪動尋找補漲機遇,同時可從低價股中掘金,獲得“水漲船高”收益。
掘金補漲輪動板塊
從這些個股的市場分布來看,有203只個股屬于滬市主板,84只個股屬于深市主板,104只個股屬于創業板,149只個股屬于中小企業板。總體來看,主板市場個股占據的比重較大。
不過,這些新高股的平均自由流通市值僅為83.78億元,超過百億元的個股有133只,可見中小盤股仍然占據主力。其中,東方財富和光大銀行的流通盤最大,均超過了900億元;恒生電子、中航資本和康美藥業的流通市值也超過了600億元。
行業方面,55只個股屬于醫藥生物行業,機械設備、化工和計算機行業也分別有49只、41只和41只個股;電氣設備、汽車、電子、紡織服裝、公用事業和交通運輸行業也均有超過20只個股。相反,銀行、采掘、鋼鐵、非銀金融和國防軍工該行業個股數目均未超過5只,建筑裝飾、建筑材料、休閑服務行業的均未超過10只。
誠然,上述統計中不難發現,新高股大多屬于是5月表現優異的成長性板塊,它們乘著“工業4.0”、“互聯網+”、新能源和“走出去”等恒強的風口而起舞,由于盤子較小,這些個股普遍彈性大。
不過,從6月以來的行情可見,上述品種正在經歷爆炒之后的獲利回吐,特別是前期暴漲的個股均面臨短線頂部格局。顯然,市場風口正在從上述熱門板塊逐步遷移至前期滯漲的傳統藍籌板塊,特別是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和區域振興等相關概念股,有望在政策預期和動作頻頻中受到資金青睞。
隨著3.28萬億打新資金的歸來,滬指即將對5000點整數關口再度發起沖擊。種種跡象顯示,在兩融政策不斷收緊、投資者持續涌入市場的情況下,A股風格轉換的預期正在增強。
牛市中已經大賺了一筆,是該繼續持有還是“落袋為安”?煩惱的不僅僅是個人投資者,還有那些上市公司的股東。
市值是重要估值指標之一,一輪牛市中除了會“消滅”低價股,同時也會“消滅”低市值股票。
中國國旅6月4日公告,因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籌劃涉及公司部分股權轉讓相關事項,公司股票于3月16日起停牌。無獨有偶,華平股份同樣在6月4日宣布終止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公司股價6月4日復牌后也迎來一字漲停。
進入2015年后行情步入快牛軌道是因為“四期疊加”:正處于社會財富配置轉型的高峰期、正處于IPO注冊制落地前審核制分批供給的窗口期、正趕上市場信用業務從培育期步入爆發期、恰逢多賬戶新規引發了新賬戶開設的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