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萬億——中小板市值在6月2日又刷新了紀錄,這是中小板成立11年來的新高點,而中小板指也在同日創出了歷史新高,報收11896.23點。
水漲船高。截至6月2日,中小板已有6家企業市值突破千億級別。剔除新近上市的國信證券、萬達院線,海康威視、蘇寧云商和比亞迪這幾家過去常年霸著中小板市值前三位置的上市公司股價也在近期連連創出歷史新高。
與投資熱情高漲的中小板市場交相輝映的是,這些中小板領頭羊們近期也活躍在各自的領域里,暢談轉型升級戰略。以此為窗口,或許能窺探出投資者追捧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原因。
深交所報告顯示,中小板聚集了一大批細分行業龍頭,有286家公司的主導產品或服務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一,有108家公司位居全球市場前三名,其中一批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平臺不斷發展,成長為優質藍籌企業。
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海康威視。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表示:“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不斷增加創新研發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培養創新人才隊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
對海康威視來說,創新不是一句空話。陳宗年在最近一次接待機構投資者調研時就表示,公司一直謹慎對待技術的顛覆,在2013年就開始思考互聯網對傳統IT行業的沖擊。
作為傳統的安防企業,海康威視積極布局互聯網業務。
繼今年初發布的兩個新產品——螢石C2mini互聯網攝像機和螢石R2智能視頻盒子多輪發售告罄后,日前海康威視旗下智能生活業務品牌“螢石”又在北京推出了四款全新產品——螢石C6互聯網云臺攝像機、螢石C2C互聯網攝像機、螢石W1智能生活路由器、螢石X2商用WiFi硬盤錄像機。
螢石C6互聯網云臺攝像機在5月初的官網公測期間,數百臺機子在一秒鐘內被瘋搶一空。公司技術人員形象地將這一款產品形容為“有大腦、會思考的產品”。和過去產品“只長眼睛”不一樣,這款產品可以根據人的走動或聲音的方向實現自動跟蹤,實現了全視角高清畫面的捕獲。
海康威視還與阿里巴巴深入合作,將阿里巴巴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與旗下的螢石云及產品結合,深度開拓潛力巨大的家居安防市場。
“螢石云+ = 螢石云+開放平臺+行業,這也就是海康威視的互聯網總體戰略。”分管互聯網業務的副總經理蔣海青介紹,公司將“螢石云+”生態定義為“互聯網+”時代的視頻內容服務。這一生態將是開放平臺、O2O運營服務商、App開發者、專業用戶的結合。
據介紹,“螢石云+”也就是各行業視頻全面接入螢石云,它可以解決行業客戶到用戶的最后一公里的鴻溝。云端的海量視頻數據既服務于消費者也服務于專業用戶。目前,海康威視的開放平臺吸引了80家應用開發者,已經推出了20余款應用,未來將根據不同需求開發應用。
不僅僅“互聯網+”,海康威視還涉足“中國制造2025”。近期,海康威視發布國內首款工業立體相機。
與普通相機相比,除了能夠提供圖像數據之外,海康威視發布的工業相機可應用于生產制造中工件的3D定位和測量、物流中的包裹體積測量、移動機器人的3D定位導航及室內場景的三維重建等工業應用。此外,該款產品還可應用于體感娛樂等人機交互應用,以及客流統計、異常事件檢測等智能監控應用。
海康威視不斷推出創新產品,與公司注重研發投入不無關系。2014年,海康威視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7.55%,逐步推出智能分析、云計算、4K的產品。截至2014年底,申請各項專利893項,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67項。
“我們上市的時候,當時我把這個錘子都敲壞了。”11年后,在深交所5月27日舉辦第九期“創業家思享匯”上,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坦言,回想當年,內心仍然非常激動。
上市11年后,蘇寧在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日本等全球市場已擁有1674家連鎖店,是上市之初的28倍,年銷售規模也過了1000億,上市以來復合增長率超過了30%。市值也從上市之初的30億增長了近50倍。
“從2009年開始,蘇寧用了將近6年的時間,趟出了一條互聯網零售之路。”張近東把這條路概括為“一體兩翼三云四端”的互聯網零售路線圖。
張近東進一步介紹,一體,就是堅守零售本質,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工具,創新商品經營模式和顧客服務方式,實現科技零售和智慧服務;兩翼,就是打造線上線下兩大開放平臺;三云,就是圍繞零售本質,把零售企業的“商品、信息和資金”這三大核心資源社會化、市場化,建立面向供應商和消費者以及社會合作伙伴開放的物流云、數據云和金融云;四端,圍繞線上線下兩翼平臺,因時因地因人,通過門店端、PC端、移動端、電視端相互融合的布局。
在這個互聯網零售路線圖的指引下,蘇寧云商近期動作頻頻。“5月28號,蘇寧推出超級智能App;29日,蘇寧消費金融公司將開業,推出個人信用消費產品‘任性付’;6月,蘇寧云店2.0版本將推出,‘數據云’服務也即將上線。”張近東透露。
“經過6年的轉型,蘇寧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我們打破了成長的天花板,目前各項業務也在開花結果。”張近東堅信蘇寧云商的互聯網轉型之路走對了。他用三組數據證明蘇寧的互聯網零售之路已經見到成效。
第一組是商品SKU(庫存量單位),蘇寧去年的SKU增長了4倍,現在已經達到800萬,很快就會突破1000萬大關。第二組是關于服務能力的數據,全國性物流網絡已經開始突顯成效,全國90%區縣實現了次日達;55個城市、152個區縣實現了“半日達”。第三組是業績方面,從去年三季度開始獲得同比、環比大幅增長,到今年一季度綜合增長達到了30%,線上增長超過100%。
“從蘇寧2009年提出的轉型變革,到2010年上線蘇寧易購,2011年新十年的戰略愿景規劃我們提出科技蘇寧、智慧服務,以及我們云商更名、線上線下同價,這一系列我們都基于對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一個信心。”張近東說。
“朋友們,又見面了。”這是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上海車展發布會上的開場白,一如既往地,王傳福在新車發布的同時,又出“勁爆”信息。
在此次發布會上,王傳福闡述了比亞迪“7+4”的新能源車全市場戰略布局。他解釋道,“7”代表7大常規領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車、道路客運、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環衛車、私家車;“4”代表4大特殊領域,即倉儲、礦山、機場、港口。
王傳福豪言:“比亞迪力爭把中國道路交通領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電‘搞定’,逐步實現全市場布局,將電動化進行到底。”
在今年上海車展比亞迪展臺上,除了主打乘用車市場的“秦”、“唐”、“宋”、“元”等車型,比亞迪還帶來了全球首款7座雙模MPV“商”、純電動出租車e5、純電動物流車T3,再加上未能參展K9大巴,比亞迪新能源車產品已涵蓋轎車、SUV、MPV、大巴、出租車、物流車等各種類型。
目前,比亞迪在深圳已有超過780臺K9純電動大巴和800臺E6純電動出租車投入運營,除深圳外,K9及E6已相繼在南京、天津、杭州、大連等多個城市贏得訂單,向全國各城市逐步鋪開,K9純電動大巴已在歐洲、北美、南美、亞洲的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順利通過試運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4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27.9%,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份額接近50%。
王傳福預計,2015年將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面爆發的一年,將在個人市場推廣5萬臺,純電動出租車將推廣1.5萬臺,純電動大巴推廣6000臺。
不僅如此,比亞迪還將新能源汽車賣到美國去。比亞迪近期在美國公交系統一系列競標中,連續擊敗美國當地和來自加拿大等地的競爭對手,接連斬獲純電動大巴訂單。
4月27日,比亞迪中標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長灘市運輸署60輛純電動大巴采購合同,這是美國電動大巴史上最大的一筆訂單,也是目前為止比亞迪海外市場最大的一筆純電動大巴訂單。
比亞迪副總裁、美國分公司總經理李珂說,這次中標的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定價高達每輛80萬美元,遠高于傳統燃油汽車價格,之所以仍能在招標中勝出,憑的是一輛大巴內含的超過500個的專利技術,憑的是通過阿爾圖納測試的一流整車產品品質,憑的是“比亞迪速度”的五星級售后服務,憑的是可以持續提升電池續航里程的技術前景。低價策略永遠不會成為比亞迪開拓美國市場的選擇。
(周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