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大型IPO接連來襲 寬松局面未變
在過去短短一周內,上證指數先揚后抑,在接連突破4700、4800、4900點整數關口、并在市場預期將要站上5000點時急轉直下,上演“528”暴跌。央行正回購、匯金減持、兩融收緊等一系列利空消息層出不窮,挑動著股民神經。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的暴跌僅僅是一次必要調整,在市場流動性格局等一系列核心因素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A股長期向上的趨勢并沒有改變。
調整 大盤單周巨振12%
剛剛過去的5月25日至5月29日一周,上證綜指的走勢可謂“驚心動魄”:25日滬指上漲3.35%,接連突破4700點、4800點整數關口,26日上漲2.02%,突破4900點,27日攻勢稍緩,上漲0.63%,28日則急轉直下,暴跌6.50%,回落至4600點一線,29日再度巨幅震蕩,收盤下跌0.18%。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周中,滬指累計下跌0.98%,振幅則高達11.91%,累計成交金額高達5.54萬億元;深證成指累計上漲0.34%,振幅高達11.56%,成交金額高達2.71萬億元。
伴隨指數劇烈波動的是一系列利空消息。5月26日,中央匯金在A股場內減持建行和工行,涉及金額分別為19億和16億;央行則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海通、長江、廣發上調兩融保證金比例及下調證券折算率,申萬宏源則在5月29日宣布暫停中國平安融資買入。另有消息傳出,中國年內將擇機進行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計劃(QDII2)試點,進一步放寬個人境外投資。
而即將到來的新股密集發行更是格外引人關注。WIND統計數據顯示,本周(6月1日至6月5日),A股將迎來包括中國核電在內的23只新股發行。其中,周二有11只新股發行,周三有12只新股發行。有券商預計,本輪23只新股的凍結資金規模將達到3.5萬億元,大大超出以往2萬億左右的規模。民生證券則預計,新一輪打新將凍結資金8.3萬億元,遠超前幾輪IPO。上述新股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中國核電,它是近幾年來發行規模最大的一只新股。數據顯示,中國核電共計發行38.91億股,其中網上初始發行11.673億股,以3.4元的發行價預估,頂格申購預計需要將近400萬元資金。除了中國核電這個“巨無霸”之外,6月3日,國泰君安證券也將正式上會,計劃發行A股不超過15.25億股,以其2014年扣非后每股收益1.07元計,如新股發行量達到上限15.25億股,其發行后每股收益約為0.856元,按A股IPO的發行后市盈率約23倍計算,國泰君安發行價可達19.69元,其融資總額將達300億元,這將是2010年7月農業銀行以來A股最大規模的IPO。
不過,針對上述一系列利空消息和A股近期的暴跌,多數市場人士和機構仍然十分“淡定”。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指出,轉型“中國夢”的牛市還很長,回調暫時定性為牛市急跌的短期波動,大幅急跌后短期管理層點剎車升級為急剎車的概率不大,歷史上牛市放量下跌后多次出現縮量新高。民生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李少君則表示,市場出現恐慌式暴跌的重要因素是前期累積的大批獲利盤兌現,其中包括產業資本迫于實體流動性緊缺的減持,由此帶來當天下午巨量恐慌性拋售。國泰基金也認為,當天市場大跌屬于短期過于猛烈的上行之后風險的集中緩釋。
上證指數豪取8連陽、逼近5000點整數位之際,A股市場終于開啟了調整模式。
其中,保本型基金加權平均倉位相比前一周下降0.90個百分點;債券型基金倉位相比前一周下降0.62個百分點;偏債混合型基金倉位下降0.34個百分點。建議基金大類資產配置,以偏股方向配置為主,債券、貨幣中性配置,海外基金低配或不配。
據本周又有23只新股來襲,并將于周二和周三集中發行。與自去年IPO開閘以來各批次不同的是,本周打新因“巨無霸”中國核電的發行而備受關注,與中國核電巨額募資相對應的是打新凍結資金的高企。
就在A股的強勁勢頭引起國內外投資者共同關注的同時,A股國際化迎來了前進的一大步。日前,英國指數公司富時集團宣布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過渡性指數。
其中,江蘇有線的市值總和已超過了歌華有線、廣電網絡、電廣傳媒等有線電視的市值總和,但股價彈性依然樂觀。此類個股在上周五的強大彈性,說明核心資金仍然有著強大的做多能量,也顯示A股牛市的旗幟未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