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十一年:高速成長 孕育“領頭羊”
運行十一年來,中小企業板的發展活力為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規范發展開辟了專門通道,優化了中小企業高速成長的良好環境,拓寬了融資渠道,滿足了處于成長期的廣大中小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
□本報記者 張莉
2004年5月27日,為適應中央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戰略,中小企業板應運而生。運行十一年來,中小企業板的發展活力為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規范發展開辟了專門通道,優化了中小企業高速成長的良好環境,拓寬了融資渠道,滿足了處于成長期的廣大中小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一大批優秀中小企業通過中小板實現快速發展,成為國內外市場知名品牌,中小板已成為為優秀中小企業的代言人。
從2004年到2015年,十一年來的統計數據是中小板高成長的最好注解。中小板綜合指數自1000點攀升至2015年的逾16000點,漲幅達15倍;上市公司總市值從413億元增長至逾11萬億元,約占深市市值的43%。上市公司從38家增長至749家;平均營業收入從2004年的6.51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27.6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54%;平均凈利潤從2004年0.4億元增長到2014年1.7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5.62%。
中小企業是促進市場競爭、增進市場活力、推進技術創新、提供就業的重要支柱,在新常態下,其地位、作用將愈發凸顯,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2014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新國九條”明確要求,要壯大中小板市場。十年磨一劍,中小板正在逐步成為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高效融資平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承前啟后的中堅力量。作為促進優秀中小企業發展的資本沃土,中小板未來將繼續扮演無可替代的角色。
擁抱“互聯網+”
中小板企業推進戰略轉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深入,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不斷加深。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互聯網+”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國家戰略。在此背景下,中小板上市公司積極結合自身情況踐行“互聯網+”戰略。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4日,中小板共有133家上市公司開展了“互聯網+”業務,占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7.83%。其中,傳統行業的企業有98家,占比超過七成。從投資金額看,中小板上市公司“互聯網+”業務累計投資金額達175.27億元,其中用于并購的金額為113.42億元。
中小板企業積極“觸網”
在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不斷融合的背景下,中小板上市公司基于既有業務優勢,向產業鏈各環節延伸,拓展了業務領域,為公司開辟了新的成長空間。以石基信息為例,公司基于在酒店信息系統市場的優勢,進入市場規模更大的酒店在線預訂市場,實現酒店預訂分銷的自動化,大幅降低了酒店預訂訂單的確認時間和人工成本。
多家中小板公司借助互聯網拓展渠道,革新營銷模式。例如,蘇寧云商、人人樂、步步高、天虹商場、海寧皮城等零售行業公司通過自建電子商務平臺或借道大型電商平臺的方式,共享線上、線下兩部分客流,縮短產業鏈,獲取中間環節價值,通過引流和提升服務體驗,提高周轉率,同時挖掘消費數據,實現精準營銷及提供金融等個性化服務。
截至5月14日,中小板共有近60家上市公司通過不同方式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其中,對新設立子公司的投資金額累計達30億元,對參股公司的投資金額達6.13億元,通過并購方式的金額投入達25.67億元,通過其他方式開展電子商務的投入金額為18.9億元。2014年,中小板公司通過電子商務渠道實現的銷售收入達258億元。
半個月前還在4300點一帶糾結不前,如今已突破4900點,邁向5000點大關,盡管市場上空仍有一些利空在飄蕩,但股指漲勢強勁。再加之迪士尼開園能給上海出租車行情帶來游客6%增量,基于改革和迪士尼效應,申萬宏源建議關注錦江投資、強生控股、大眾交通和申通地鐵。
上證綜指周一再現百點長陽,日內連過兩關一舉攻上4800點,創逾7年新高。兩市成交額突破2萬億元,創歷史天量。
短短一周多的時間,滬指上漲600余點,多頭可謂氣勢如虹。有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據估計有接近1/3的理財資金流入股市,換言之,有約5萬億元的資金量有可能入市。
繼“史上最短命”的公司*ST二重5月21日被上交所摘牌終止上市后,又有兩家“帶帽”的公司退市公告接踵而至。5月23日,*ST武鍋B和*ST國恒相繼發布退市公告稱公司將于5月29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
國新辦將于今日發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軍事戰略白皮書的發布,標志著著我國軍事透明度增加。分析認為,此次白皮書的內容可能和我國軍事戰略、軍事力量建設、使命職責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有密切關聯,二級市場上,軍工股有望風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