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我們認為,對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個股,不能單純只看賬面浮盈大小,還要結合該股前期是否已積累可觀漲幅。若員工持股計劃在高位推出,短期盈利有限甚至虧損也在情理之中。 綜合來看,對于員工持股計劃的投資主題,當前應著重關注那些前期滯漲且賬面浮盈較小的個股,畢竟在牛市里,有潛在利好的滯漲股應有補漲機會;另一方面,那些漲幅已大的個股,如果基本面沒有突變,期間若有深度回調,應是良好的加倉機會。
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
2014年6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員工持股計劃開始進入A股市場,并成為重要投資主題之一,培育出大批牛股。本文將通過大數據來剖析不同進程、不同行業、不同市值公司的投資機會。
近七成公司
尚在實施過程中
據證券時報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的統計,截至2015年5月22日,兩市合計有150家公司發布了員工持股計劃的相關公告。其中,48家已經實施完成;102家正處于實施過程中(未納入實施第二期計劃的翰宇藥業、龍凈環保、歐菲光),占比達68%。而在尚未完成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中,70家處于董事會預案,32家獲得股東大會通過。
這150家公司主要以民營企業為主,中央或地方國資委控股的不到20家。此外,還有數家外資企業。從股本規模來看,以中小盤股為主,總股本在5億股以下的有71家,占比近一半;5億至10億股的公司46家;僅有29家總股本超過10億股;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上港集團、中國平安、蘇寧云商總股本排名居前。行業分布上有一定的集中性,電子、通信、計算機、機械設備、醫藥生物是較多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行業。
在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48家公司中,絕大多數公司都是在二級市場或者借道大宗交易購買。而在未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102家公司中,二級市場購買與非公開發行的比例相差不多。
按規定,公司若采取在二級市場購買的方式,一般都應在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的6個月內完成計劃,但實際上公司的建倉速度都遠快于這一期限:在3個月以內完成員工持股計劃的達34家,占比七成。如宗申動力2014年11月8日首次發布員工持股計劃公告后,12月9日完成增持計劃;蘇寧云商2014年9月5日公布了員工持股計劃草案,10月9日刊登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股票購買公告;瑞康醫藥、眾合科技、海蘭信、漢得信息等公司不到1個月即公告完成員工持股計劃。
伴隨上證綜指時隔七年再度站穩4600點,22日,滬深兩市流通市值首次超越了50萬億元的關口。受此帶動,滬深兩市流通市值一舉突破了50萬億元關口,達到506561億元,較前一個周末猛增8.29%。
對于主板的判斷:從資金數據看,目前還可以支撐市場年內30%-50%的上漲空間。3)具體配置上短期建議關注補漲板塊,行業上選擇金融、有色、建筑、電力設備等,主題關注國企改革,成長股可以趁回調關注醫療服務、新能源等。
繼券商板塊在資金涌入推動走強之后,軍工、基建等大盤股集中的板塊也加入領漲集團。國泰君安認為,資金持續加速流入得益于本輪牛市以來A股賺錢效應對散戶的吸引。
4月底以來震蕩調整的上證綜指,上周展開反攻,累計上漲8.10%,創出去年12月8日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并于上周五創出4658.27點的七年新高。其中,上周二指數大漲3.13%,周四震蕩上行站上4500點,周五高開高走,放量收出百點長陽,成功突破前期高點壓力,創出反彈新高,收報4657.60點。
持續的二八分化后,上周五大盤藍籌股強勢啟動,助力滬綜指刷新七年新高。主板的量價齊升和創業板的高位巨震透露出資金調倉跡象,風格天平再度搖擺。而隨著大盤創出新高,以及新一輪IPO的啟動,震蕩料加大,操作上應控制倉位,不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