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間,五月份第一批發行的20只新股中的7只公布了網下發行結果及網上中簽率公告。加上此前申購的12只新股,本批19只新股合計凍資約3萬億元,其中兩只凍結資金超過3000億元,10只凍結資金超過千億元,基本符合市場的預期。而今日,本輪新股的最后一只石大勝華也將登場。
7只新股中簽率出爐
昨晚,本周三申購的7只新股公布了網下發行結果及網上中簽率。
從中簽率來看,此批新股的中簽率持續走低,引力傳媒中簽率僅為0.17%。從今年已發行的新股來看,大多數新股的中簽率在0.2%-0.6%之間。其中,1-4月的新股網上發行中簽率均值分別為0.67%、0.79%、0.70%和0.53%,而5月已發行新股的中簽率均值僅為0.37%,較4月出現進一步下行,創出今年來的新低。
“2015年延續了2014年下半年落實的新政,由于發行價固定,大幅提高了入圍概率的同時,也降低了中簽概率;同時,申購新股穩定的收益也吸引了大量機構投資者,進一步降低了中簽率。”廣發證券分析師馬普凡認為。
下一批新股漸行漸近
證監會主席肖鋼上周還透露,下一批新股發放批文大約在23日左右,這也意味著本周新股申購資金還未解凍,下一批新股就已經箭在弦上。那么,哪些公司有望在下一批新股中亮相呢?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在證監會最新的IPO排隊名單中,已有34家公司已通過發審會。其中,上交所8家、深交所中小板10家、創業板16家。此外,上周五至今還有口子酒業、四通集團、恒鋒工具等6家公司過會。而在已過會的40家公司中,除去喬丹體育等8家“過會已久”的企業和剛剛過會的6家企業,其余24家公司極有可能拿到新一批的新股批文。
按照此前的規律,在新一批新股申購期間,市場會出現一個打新的“空窗期”,這對于市場資金面顯然會形成利好。不過也有分析人士也指出,過去一個月一批IPO,打新資金解凍之后,有相當一部分可能回流二級市場尋找機會。但受新股發行由一個月一批變成一個月兩批影響,打新的資金基本上沒有多少時間在二級市場上尋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資金的“回流效應”可能會減弱。
做多力量的井噴讓最近的A股市場人氣爆棚,連續數日每天數百只股票漲停的景象也讓投資者大開眼界。但再強的“風”也需“歇歇腳”,昨日上證綜指在4500點一線的沖高回落,就反映出市場面對前期高點時的糾結、猶疑心態。
5月21日晚間,備受市場關注的國泰君安發布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最近三年,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實現的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分別為21.87億元、36.38億元和59.69億元,對營業收入的貢獻度分別達到28.04%、40.38%和 33.38%。而國泰君安一旦上市成功,除了為其增加了資本金以外,也將為其參股公司增添不少的投資收益。
無論是希望掛牌新三板的公司,還是憧憬著投資碩果的投資人,此時都已在場外摩拳擦掌。基金產品的發行和認購靠“搶”,企業的掛牌要“快”,部分掛牌公司的定增認購也現激烈角逐。而瞄準二級市場投資的新三板基金,投資階段更有前移的趨勢。
原深證成指作為深市標尺性指數,其樣本股僅覆蓋40只大盤藍籌股,走勢和上證綜指趨同,無法反映深圳市場特色。綜合來看,深證成指擴容后納入了大量優秀中小企業,有利于凸顯深圳市場的特色與差異化,反映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建設的成果。
一般投資者買賣股票采取兩種炒做方式:一種是以基本面選股;另一種是以技術面選股。一般換手率在3%到6%之間的行情多發于個股基本面傳出的新消息,比如股權結構出現調整,中報、年報預虧或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