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希望掛牌新三板的公司,還是憧憬著投資碩果的投資人,此時都已在場外摩拳擦掌。基金產品的發行和認購靠“搶”,企業的掛牌要“快”,部分掛牌公司的定增認購也現激烈角逐。
對于新三板的發展前景,市場幾無異議。但問題是,新三板更適合一場酣暢激烈的突擊戰,還是一場縝密周全的持久戰?
等不起的企業
“如果花半年時間完成掛牌后就有機會完成10億元的融資,市場又具有一定流動性,作為企業為什么還會去擠主板上市這座獨木橋?”5月21日,東吳證券召開新三板市場投資策略會。月初離開海通證券非銀團隊、赴任東吳證券研究所所長的丁文韜在會上稱,整個新三板的供給需求和機遇都還會提升。
其表示,目前主板上市仍要排隊,且排隊過程中還要承擔來自于時間、政策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對高新技術行業公司而言是“等不起的”。此外,曾風靡一時的A股借殼上市,目前成本和風險也在與日俱增,對于初創期公司而言可行性也在降低。新三板市場對這兩類公司而言是很好的直接融資通道,這也是近一年半以來掛牌企業飛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等不起”的,不只是掛牌企業。
信中利國際控股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朝晨就表示稱,除了企業會在注冊制落地之前搶排新三板外,機構現在也要抓住市場早期蓬勃發展時帶來的溢價。
“目前這個階段,投資機構就是抓住好標的,趕快增加并流通手里籌碼。或者以更高的價格退出,或者幫助企業進行整體整合、為下一步轉其他市場打好基礎。機構還要抓住目前市場定向增發的機會;如果時機選得好,短時機之內的溢價是可以把握的。”劉朝晨同時稱,新三板未來的投資一定要沉淀,市場未來的機會更多是價值發現、行業整合。
供求逐步平衡
而對于創投來說,還有另外一種打法。
“我們沒有那么急,因為我們確定所投的公司足夠優秀。”啟迪創投創始合伙人羅茁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不會對新三板二級市場做預測,也不會太過關注短期的指數回調、股權溢價。做早期投資可能起步就是五年時間,這種短期調整可以直接被忽略掉。
“從VC/PE的角度來看,這類說法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資金投進去之后沒有流動性,市場的容量也會受限。”對于羅茁的說法,同安投資總經理陳東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新三板市場實際介于短炒的二級市場、PE的一級市場之間;目前二級市場產品的“2+1”年限、“18個月+6個月”已足夠。此外,新三板二級市場基金雖可以短炒,如參與新三板定增后理論上存在隔天就賣的情況,但實際操作中目前并不多見,還有部分新三板基金期限甚至長于PE基金。
而瞄準二級市場投資的新三板基金,投資階段更有前移的趨勢。陳東升就介紹稱,同安投資目前有兩只新三板基金產品;除投資掛牌后企業外,還會投資掛牌預期明確的企業,多通過定增而進入公司。萬噸資產董事長俞岱曦透露,公司目前在新三板市場的投資規模約為3億元;其中,投資掛牌前企業的資金占比將達到六成。
對比在主板二級市場多次參與定增的經歷,陳東升稱,主板市場的定增有鎖定期,參與資金規模一般都很大;新三板市場的定增沒有鎖定期,但是拿到的籌碼少。從機構參與度上來看,投資者參與主板公司定增更看重折價率,但折價空間現在已減少;對新三板公司,則更看重公司發展潛力和未來成長性。
作者:張婧熠
做多力量的井噴讓最近的A股市場人氣爆棚,連續數日每天數百只股票漲停的景象也讓投資者大開眼界。但再強的“風”也需“歇歇腳”,昨日上證綜指在4500點一線的沖高回落,就反映出市場面對前期高點時的糾結、猶疑心態。
原深證成指作為深市標尺性指數,其樣本股僅覆蓋40只大盤藍籌股,走勢和上證綜指趨同,無法反映深圳市場特色。綜合來看,深證成指擴容后納入了大量優秀中小企業,有利于凸顯深圳市場的特色與差異化,反映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建設的成果。
一般投資者買賣股票采取兩種炒做方式:一種是以基本面選股;另一種是以技術面選股。一般換手率在3%到6%之間的行情多發于個股基本面傳出的新消息,比如股權結構出現調整,中報、年報預虧或預喜。
繼周二凈流入30.37億元后,昨日滬深兩市凈流出204.64億元,資金獲利離場跡象明顯。具體來看,滬深300板塊昨日凈流出109.34億元,相比周二凈流入92.89億元的格局出現大幅逆轉;個股方面,凈流出家數從周二的130家增加至201家。
周三(5月20日),盡管新一輪IPO凍結資金達到峰值,財稅繳款亦施壓,但貨幣市場流動性仍保持整體充裕格局,各期限資金利率均保持低位震蕩態勢。市場人士表示,隨著IPO擾動消退,5月下旬資金利率有望保持低位并有進一步小幅下行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