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A股或演繹慢牛行情
經過7月快速上漲、8月震蕩調整之后,機構大多對A股9月走勢持有信心,而支撐這種信心的是不斷升溫的改革預期和即將來臨的消費旺季。市場人士認為,在經濟數據平淡的背景下,9月行情料不同于7月底權重股集體拉升,改革主題將主導9月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重個股輕指數”成為大多數券商的建議,滬港通、國企改革主題和大消費概念或成為重點配置標的。
改革預期升溫 主題輪番上陣
隨著滬港通進入沖刺階段以及國企改革持續(xù)推進,9月市場改革預期全面升溫。業(yè)內人士認為,伴隨改革的推進,自上而下的改革主題性機遇將輪番上演,或引發(fā)A股市場掀起改革題材熱潮。
自上周開始,盡管市場向下調整,但改革主題已經在政策推動之下蠢蠢欲動。從傳媒、核電、軍工到油氣改革等,雖然很多熱點未能持續(xù)領漲,但這種邊蓄勢邊上攻的態(tài)勢使得相應概念輪番上陣“挑大梁”。在市場中,多頭對政策保持高度敏感性,似乎暗示著資金蓄勢待發(fā)。
興業(yè)證券表示,逼空式大盤反彈難以持久,經過8月蓄勢之后,“金九銀十”的概率明顯提升,行情的驅動力是改革和轉型。中金公司認為,盡管8月部分經濟數據疲弱,但市場已經有所體現,而改革在持續(xù)推進,特別是滬港通將進入沖刺階段,國企改革也呈現遍地開花之勢,對9月市場走勢保持樂觀。
9月改革預期有望再次強化。首先,自今年以來持續(xù)火熱、吸金的投資主題——滬港通正進入沖刺階段。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8月30日和31日),滬港通系統進行功能性測試。據悉,上交所還將在9月中旬組織針對系統性能及切換的全網測試。此外,深港通有望接力,進一步吸引資金入市。
其次,今年以來改革推進力度之大超出市場預期,包括軍工、油氣、國企改革在內的熱點概念將輪番演繹;而受益領域相關的并購重組,也將為牛股誕生提供催化劑。
受改革舉措的帶動,海外投資者近期對A股關注度明顯提升。來自中金公司的數據顯示,從中報可以看到QFII在目前額度已經飽和的情況下較一季度仍有明顯增倉;其次,海外資金已經連續(xù)12周凈流入中國股市;再次,全球型基金近兩月對A股的倉位配置比例明顯提升。
業(yè)內人士指出,這種海內外資金流入A股的動向,意味著本輪改革引發(fā)的行情是具備持續(xù)性的中長期投資機遇,行情不會戛然而止,至少在滬港通啟動之前,有望引發(fā)資金關注。
經濟數據疲弱 指數震蕩上行
9月市場喜迎開門紅,不過樂觀的走勢和預期難以掩飾經濟數據的疲弱。預計短期內,平淡的經濟數據難以對市場走勢形成助力,其對行情的影響也將由此趨弱,指數平穩(wěn)或震蕩上行成為不少機構的主流觀點。
8月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為51.1%,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從12個分項數據來看,同上月相比,除產成品庫存指數和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上升外,其他各項指數均呈回落態(tài)勢。其中,生產、新訂單、采購量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幅度較大,降幅均超過1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進口、原材料庫存、從業(yè)人員以及供應商配送時間等指數環(huán)比降幅均在1個百分點以內。
光大證券認為,國內經濟持續(xù)復蘇依然高度依賴于穩(wěn)增長政策的發(fā)力。考慮到二季度基建投資加碼并未能對沖地產持續(xù)下行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沖擊,再加上今年三季度基建投資還將面臨高基數的壓制,為了實現年初既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未來政策會在地產和貨幣兩個方面再度發(fā)力。
實際上,經濟數據低于預期在8月已經出現,此前支撐市場上漲的經濟持續(xù)回暖邏輯也在短期內弱化,A股市場多次出現盤中“跳水”并順勢調整。短期來看,經濟數據可能繼續(xù)保持平淡,股指整體的上行空間也將受到制約。
廣發(fā)證券認為,三季度宏觀數據大概率會低于二季度。當前景氣度惡化的行業(yè)基本都與地產投資相關,而電力、鐵路等與基建相關的行業(yè)近期景氣度明顯改善,相互抵消造成了宏觀數據再度趨于平淡。由于地產銷售回升到地產投資恢復至少有一個季度的時滯,因而地產投資最快在明年上半年才能看到回升。今年宏觀數據可能在政策支撐下維持在較弱水平。企業(yè)盈利情況亦是如此,代表轉型方向的成長股更具備估值提升的條件。
由此看來,經濟數據如果未能持續(xù)好轉,其對市場的積極影響將逐步削弱。不過,由于PMI依然處于擴張區(qū)間,盡管增速放緩,但回暖趨勢整體未改。業(yè)內人士認為,如8月上半月那樣的震蕩釋放壓力、逐步向上突破的“慢牛”行情或將演繹。這種趨于樂觀的平穩(wěn)走勢,有助于維系市場信心和人氣,并為題材股的表演提供沃土。
重個股輕指數 挖掘結構性機會
業(yè)內人士認為,總體看,經濟基本面對市場行情的影響料在短期內被顯著弱化,而改革和轉型的推進將催生豐富的投資機遇。在此過程中,“重個股輕指數”成為諸多機構共同的建議。
長江證券認為,當前市場缺乏多因素共振來支撐大幅上行,但從創(chuàng)業(yè)板綜指和中小板綜指的表現來看,市場實際上已經處于“非指數”型牛市中,并已經將中短期的貨幣政策以及中長期的制度變革作為影響股市運行節(jié)奏的核心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豐富的局部賺錢效應值得把握。對于行業(yè)配置,中金公司建議,關注軍工、滬港通和國企改革主題板塊;其他可關注的還有大眾消費、京津冀、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yè)鏈等。長江證券建議,將配置向食品飲料、醫(yī)藥生物、零售和農業(yè)等大消費轉移,并始終關注國企改革類投資機遇。平安證券也認為,在藍籌股估值修復以及成長股顯著反彈之后,9月市場更多以主題機會驅動為主,建議關注國企改革、滬港通以及新能源、智能家居等產業(yè)性主題機遇。
除了改革主題外,9月受中秋、國慶雙節(jié)帶動,消費旺季帶來的投資機遇也被不少機構看好。國泰君安證券認為,當前通脹預期醞釀加速,這種從無到有的過程將推動大消費板塊出現明顯機會。地產銷量環(huán)比改善與通脹預期強化相疊加,建議關注汽車、食品飲料、家電、農業(yè)等板塊機遇。(記者 張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