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紅低估值藍籌有望“吃飽”
昨日(4月2日),創業板指再度大跌2%,本欄目此前已連續對此提示風險。目前的創業板可謂“內憂外患”——除了業績地雷外,對互聯網金融更加嚴格的監管以及騰訊為首的全球科技股下跌都是不利的誘因。
與此同時,近來在地產、銀行等權重股的帶動下,主板走出了獨立行情??催^本欄目的投資者相信還能憶起,最近幾期我們連續提示反彈有可能延續到4月中下旬,可觀察指標是“一季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否釋放超預期寬松政策,或者上市公司一季報是否超預期?!?/font>
在上一期欄目中,有機構公布了3月對經濟最新的調研成果,結論是部分行業已經有所回暖,最近公布的數據對此也有驗證。那么,機構有何最新觀點?
大勢風向/
◎海通:4月或推出穩增長政策
本欄目近期連續提示市場反彈,主要邏輯是對穩增長的預期,海通證券最新策略也有類似的觀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通認為,“3月中旬來市場風格再次發生變化,上證50為代表的藍籌股明顯跑贏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再次體現了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環境里蹺蹺板的效應特征,這與前兩個月白馬成長股大跌而小盤成長股大漲本質相同?!?/font>
探究市場情緒變化的原因,海通認為源于“胡蘿卜”+“大棒”。第一,傳統股的“胡蘿卜”:國務院常務會議提穩增長,上周合肥保稅區、河北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等相繼出臺,疊加前一周新型城鎮化規劃、千億鐵路投資等,新一輪穩增長刺激政策預期加大。第二,成長股面臨“大棒”:宏觀面風險加大會降低市場風險偏好,年初來漲幅較大個股面臨一季報業績考驗,且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代表的美國科技類股回調,A股情緒受到打擊,創業板下跌說明市場風險偏好下降,這與信用債利率上升相呼應。
對比歷史,穩增長政策可能在4月推出。2012年以來,穩增長一直是政策目標之一,從穩增長政策推出的背景對比分析,包括三個步驟:第一,領導人調研、座談了解經濟形勢;第二,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各項政策;第三,部委積極落實推進相關政策。3月26日,李克強總理在遼寧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2014年穩增長政策可能提前,在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前是重要時間窗口。
在提出應對策略時,該機構認為行情分化深化,要識別兩個戰場。低估藍籌不再是一潭死水,“因機構配置比例低、改革或事件刺激下的個股脈沖式反彈將不斷出現。成長股在供給和高估值制約下多點狀機會?!倍唐陉P注高分紅、低估值的藍籌股。
市場關注度:★★★★★驅動周期:中短期重要提示:關注穩增長措施
行業熱點/
◎關注一季報高增長股
“4月醫藥選股主要配置一季報確定性高增長的品種,以及長期邏輯向好的個股,”興業證券醫藥最新觀點認為。按其測算,醫藥板塊一季度同比凈利潤增幅50%以上的公司共有5家,包括譽衡藥業(同比增長251%,每股收益0.25元)、香雪制藥(同比增長72%,每股收益0.09元)、京新藥業(同比增長65%,每股收益0.09元)、中恒集團(同比增長60%,每股收益0.19元)、和佳股份(同比增長50%,每股收益0.12元)。
多家機構對家電板塊一季度的業績也有期待。比如,中金就認為家電板塊反彈催化劑出現,理由如下:第一,一季度由于房地產產業鏈的調整,家電板塊也有明顯調整,是具有性價比的板塊,目前人心思漲;第二,市場對分紅以及一季報的關注度提升,家電龍頭業績預期高,美的集團高分紅政策將強化市場關注度;第三,歷史上不少優秀的家電公司具有高分紅政策,如美的電器、格力電器、老板電器、蘇泊爾、九陽股份。這些企業的分紅率已經可以和國外家電企業媲美,而高分紅率往往是國外家電企業估值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A股推薦排序為美的集團、格力電器、老板電器、海信電器(短期都有催化劑,如高分紅、一季度較好的業績、密集的新品發布)。
市場關注度:★★★★驅動周期:中短期重要提示:一季報業績公布◎機構密集調研京津冀地產
以前鮮有機構調研的房地產上市公司,近來突然受到機構密集關注,特別是在河北地區有土地儲備的地產公司。比如金融街,上周以來,有近20家機構連續到公司調研。金融街表示,公司全年計劃復工面積約460萬平方米,2014年有較為豐富的可售資源。
安信證券在4月2日調研了三湘股份。安信關注公司燕郊項目的進展,對此,三湘股份表示目前并未完全交地,預計今年交地和開工。
市場關注度:★★★★驅動周期:中短期重要提示:京津冀規劃出臺◎美國大豆種植增長將利好草甘膦
本欄目在上一期曾提示,有機構關注到草甘膦環保核查結果將公布,可能推升草甘膦的價格,部分上市公司將受益。其中,重點提示的江山股份、新安股份等最近均有不俗的表現。
最近USDA(美國農業部)發布年度農作物種植意愿報告,預計今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增長6%,達到81.5百萬英畝的歷史最高紀錄,超出市場預期,而美國大豆種植增長將利好草甘膦需求。
華泰證券同時認為,國內部分草甘膦生產成本已經大幅提升,即便不考慮環保成本的上升,關鍵原料價格的上漲就大幅提升了國內部分草甘膦廠家的成本。對于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的小型廠家來說,若再考慮環保成本的提升,草甘膦綜合成本已經接近3萬元/噸。當前草甘膦價格對于這部分廠商已無暴利可言。
市場關注度:★★★驅動周期:中長期重點提示:環保核查結果公布
(朱秀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