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游資時代:“炒地圖”膽大為王
政策題材炒作升溫,上海物貿16交易日暴漲152%,7只概念股一周5漲停,自貿區主題投資再掀“炒地圖”熱
創業板和自貿區,成為了上周資本市場最熱的兩個話題。
一是,創業板指數終于創下歷史新高了。
8月26日,創業板指數創下1241.47點的歷史新高,正式刷新2010年12月20日創下的1239.60點記錄。
此后數日,創業板多頭乘勝追擊,走出八連陽強勢逼空。8月28日,新紀錄被刷新為1253.40點。
然而,極度的瘋狂也預示了死亡的臨近。355家創業板股票業績中考不盡人意: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創業板股票凈利潤合計同比增長率僅1.11%,這一數據大幅低于全部A股11.9%,也低于滬深300的10.2%和中小板的6.5%。
中考成績揭曉,創業板指數三天內暴跌5%,逾52億主力資金從創業板流出。二是,日前召開的重大會議,透露了下一階段資本市場的主題投資方向:以上海自貿區為代表的自由貿易區概念。
其中,上海物貿(600822.SH)16交易日9個漲停,漲幅達152%;華貿物流(603128.SH)、錦江投資(600650.SH)、上港集團(600018.SH)、浦東金橋(600639.SH)、陸家嘴(600633.SH)等上周均連續5個漲停;受上海自貿區概念股集體漲停刺激,其他自貿區也快速跟上,“炒地圖”的火熱景象讓人無暇顧及暴跌的創業板。
“創業板是藝術品,傳統的投資眼光看不懂留著給別人看;自貿區的炒作,是主題投資,歷史上重復多次,不奇怪。”一位大型基金投資總監指出。
不過,市場上一個地雷同樣應引起投資者關注:由于光大證券自營業務被停止,其自營股票將會被如何處置具有很大不確定性。據記者統計,截至2013年中報,光大證券共持有柳工(000528.SZ)、特變電工(600089.SH)、華魯恒升(600426.SH)、龐大集團(601258.SH)、華蘭生物(002007.SZ)、恒立油缸(601100.SH)、葛洲壩(600068.SH)、康力電梯(002367.SZ)、中國西電(601179.SH)、中國一重(601106.SH)等22只股票,累計持股數2.73億股,持股市值17.43億。其中,持有柳工和特變電工的市值均超過2億。以上數據還未包括事件當天光大買入股票。
中報嚴重分化,
創業板創新高后底氣不足
2013年8月26日,周一。這是一個很不尋常的日子。
這天,創業板指迎來的連續的第六根陽線,盤中創下了1241.47點歷史新高。至此,已經塵封了32個月之久的原創業板指數歷史最高紀錄——1239.60點正式被打破。所有關于創業板指數能否創下歷史新高的爭論到此結束。
接下來的三天,創業板指數繼續每天一個歷史新高。8月28日,創業板盤中再度創下1253.40點的新高。
這是創業板開板3年零2個月以來最為波瀾壯闊的牛市。多頭從未試過如此地揚眉吐氣。此時的上證綜指,仍舊在2100點附近徘徊。若需跟隨創業板創下歷史新高,還需大漲200%。
期待上證綜指的新高自然有些天方夜譚,但另外一個重要指數——中小板指距歷史最高點則只有50%左右的漲幅。至少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同樣代表中國經濟轉型方向的中小板指數絕對是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新高的重要指數。
回到創業板。在創下1253.40點的歷史新高后,創業板指數卻又突然急轉直下。8月28日,創業板指沖高回落,收盤大跌1.82%,前期瘋漲的TMT行業領跌。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出15.44億,機構兌現需求強烈。
次日,創業板弱勢整理,再跌0.14%,主力資金再度凈流出8.67億。8月30日,創業板再度殺跌,收盤跌幅達3.36%,逾10只個股跌停,半數股票跌幅超5%。當日,28.3億主力資金奪路而逃。短短三日內,創業板指數便跌去5.32%,52.41億主力逃跑。
創業板指數的歷史新高為何曇花一現?不妨從剛剛披露完畢的創業板2013年中期業績中尋找答案。
截至8月30日,355家創業板公司已經全部披露2013年中報。業績嚴重分化,總體不盡人意是對創業板中期業績的最客觀評價。
從總體來看,2013年中期創業板全部股票凈利潤合計同比增長率僅1.11%。這個數字讓人無法相信這是一個“高成長”的板塊。對比一下更讓人覺得心涼:全部A股凈利潤合計同比增長率為11.9%,滬深300增長率為10.2%,中小板增長率6.5%。355個公司中,凈利潤同比上升的有189家,占比53.2%,另外166家公司同比下降,占比46.8%。
除了整體表現不盡如意,創業板個股內部分化也非常嚴重。
“從不同流通市值區間來看,創業板中報業績表現與市值大小成正比,流通市值前1/3、中1/3、后1/3的中報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5%、-19.9%和-20.3%,分化程度創歷史新高。”申銀萬國陳建翔指出,“從盈利能力來看,創業板逐年遞減:創業板2013年中報的單季毛利率和ROE分別為34%和2.1%,都是歷史新低。”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從業績環比增速來看,今年創業板中報的環比改善幅度好于前兩年。創業板2013年中報的營業收入和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環比增速分別為34%和47%,分別比前兩年的均值超過了3和6個百分點。
而根據記者統計,從去年12月4日創業板585.14點反彈開始,創業板指數最高漲幅已達到了114%,已經有近三分之一的股票漲幅超過100%。
一份不合格的2013中期業績單,再加上前期大漲后的豐厚利潤,都成為了機構階段性拋售創業板股票、落袋為安的理由。
不過,依舊不少頂尖投資人士看好創業板的長線投資價值。“創業板和中小板可能會繼續保持活躍,里面有些公司會有好的表現,但(中小板)指數短期內創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一位“公募教父”級人士表示。
政策題材升溫,自貿區接力創業板
創業板在創下新高后遭遇了獲利盤的瘋狂打壓,流出的資金悄然來到了自由貿易區概念。
實際上,早在7月初,上海自貿區題材的炒作就已初現端倪。
7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消息一出,上海物貿立即以4個漲停作為回應,5個交易日漲幅就達到了50%,奠定了上海物貿作為“自貿區”第一龍頭股的地位。不過,這次的自貿區概念炒作范圍和力度都比較有限。到了8月下旬,上海自貿區股票又開始頻頻異動。8月27日,謎底揭曉:一個重要的高層會議中再度把上海自貿區提上議程,消息靈通者顯然早已提前進入。
受此消息刺激,次日,上海物貿、華貿物流、錦江投資、上港集團、浦東金橋、陸家嘴等一大批上海自貿區題材股全部漲停,上海自貿區概念板塊漲幅近9%。
此后數日,上述題材股繼續上演漲停大戲。瘋狂的做多熱情開始蔓延到天津自貿區、重慶自貿區,以及跟貿易相關的概念股,如物流運輸、港口股票。但凡沾點“自由貿易區”的邊,幾個漲停都是信手拈來。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申銀萬國金澤斐非常看好自貿區題材,“盡管自貿區政策對全國、上海經濟、貿易形成正面利好,但實施細則尚未出臺,很難判斷其對傳統貿易企業及相關業務的實質影響。不過,在自貿區擁有土地產權、使用權的上市公司以及自貿區內的物流、物資處置公司都將直接受益,建議關注蘭生股份、上海物貿。”
不過,同樣也有人對自貿區的炒作表示謹慎和擔憂。前述“公募教父”級人士就對自貿區炒作就相對比較淡定:“最近自貿區相關概念被熱炒,雖然有些實質性利好,但我覺得這總體上是概念性炒作,持續性存疑。”
理財周報市場預期監測系統
來自1號監測點信息
創業板中小板是藝術品,傳統的投資眼光看不懂,留著給別人看。自貿區是主題投資,歷史上已多次炒作,不奇怪。
來自2號監測點信息
短周期觸底反彈已逐漸顯現,市場對經濟預期有可能由“反復”期進入“確認”期,周期逆襲也由間歇性逐漸進入持續性,早周期的需求彈性和上游行業的價格彈性有可能逐漸顯現。具體配置:關注房地產、農業、化工和稀貴金屬。
來自3號監測點信息
面對有成長空間的新興產業,在專業投資者的估值體系中,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市盈率,而是市值,即行業的整體市值空間和上市公司的單體市值;接下來的邏輯演變,就是行業整體的發展空間能否在單體公司的實際業績上得到驗證。
來自4號監測點信息
當前政策越來越偏向穩增長,經濟也的確有暫時企穩跡象,可以選擇配置更加激進一點的低估值周期股,以及能夠穿越周期實現快速成長的新興行業、服務相關板塊,前期無業績支撐而被熱捧的概念股短期存在一定的回調風險。
來自5號監測點信息
做醫療診斷投資判斷時,應重點考察企業規模、銷售渠道、產品技術優勢、是否同時具有儀器及配套試劑的生產能力、產品進口替代性等指標。另外,從市場考慮,不同疾病相應的診斷試劑的市場規模也不同,理論上市場規模大的診斷試劑產品更易出現好的投資標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