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驚現“黑周四” 農產品恐慌彌漫
8月29日,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驚現“黑周四”,僅油菜籽一個品種翻紅,其余全部“淪陷”,鄭州玻璃期貨以3.76%的跌幅領跌。分析人士指出,敘利亞危機、美聯儲縮減QE、新興經濟體股市劇烈下挫,一連串事件正對國內經濟形成嚴峻考驗,使得系統性風險上升,恐慌情緒將可能導致市場頻繁坐上“過山車”行情。
恐慌“黑周四”
昨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全線大幅下挫,跟蹤國內商品期貨的文華財經商品指數延續前一日跌勢,當日下跌1.48%至166.80點,工業品、農產品指數繼續雙雙下挫,平均跌幅近1.5%;建材、煤焦板塊繼續領跌市場。
具體品種方面,玻璃期貨1401主力合約收每噸1381元,棕櫚油1401主力合約下跌3.45%至每噸5594元,此外滬銀、焦炭、焦煤等三個品種跌幅接近3%。
從板塊上看,工業品板塊特別是煤焦鋼有聯動下跌態勢,此外本周一漲停的菜粕、菜籽油、豆油等農產品品種也有類似效應。興業期貨高級研究員施海表示,短線走勢呈現板塊和品種之間密切聯動態勢,其背景受制于系統性風險作用的可能性較大,對商品期貨構成較重打壓作用。
以焦煤、焦炭兩個品種為例,8月以來,兩品種錄得一波強勢反彈行情,焦煤最高探至每噸1222元,焦炭最高探至每噸1682元,較7月底兩品種均漲近200一噸。市場人士稱,進入8月,煤炭救市政策層出不窮,股市連續三天“煤飛色舞”,使得市場對于后市煤焦鋼需求端預期較好,期貨市場多頭借利好打破持續1個月的整理,強勢拉升。
8月28日、29日,焦炭、焦煤大幅下挫,兩品種在28日尾盤甚至跌停。中大期貨分析師熊劍表示,煤焦市場借利好反應過度,期現價差差距拉開過大,吸引套保資金介入,加之煤焦鋼產業鏈上各品種之間的跨品種套利資金的推動,促成煤焦在尾盤跳水跌停。
農產品恐慌彌漫
獲利盤恐慌斬倉也是原因之一。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方俊峰表示,近幾個交易日商品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有關敘利亞局勢的擔憂引發商品市場的集體跳水,國內商品市場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反彈后也積累了一定獲利了結盤。但從基本面而言,國內金屬市場仍然受益于政府的保增長措施,料期價仍將略顯強勢,建議多單謹慎持有。
除工業品恐慌外,農產品也未能幸免。昨日,棕櫚油期貨價格下跌3.45%,菜粕、菜油、豆油等均有不小跌幅。
市場人士稱,從農產品上漲的驅動力來看,一是大豆和玉米等品種天氣炒作,包括USDA等機構報告都調降了產量預估;此外,全球資產投資組合調整,資金從新興市場撤離,海外機構加大了對商品的配置。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表示,從供需面看,大豆、玉米和小麥都處于豐產狀態,而隨著大豆在7月和8月持續到港,港口庫存攀升明顯,這都意味著天氣炒作難持續,前期漲勢兇猛的棕櫚油實際上是市場的錯配,棕櫚油港口庫存高企,消費不佳,再加上并沒有出現大規模減產,油脂漲勢可謂是純粹資金驅動的結果。
“新興市場引發的系統性風險還在加大,作為風險資產農產品不可能獨善其身,特別是東南亞股市重挫和貨幣貶值,棕櫚油跌停顯示市場風險在彌漫。”程小勇說。
利好被過度透支
新興市場股市大幅下挫,資金流出效應正在“傳染”,隨著中東地區局勢愈發緊張,市場愈發恐慌。截至記者發稿,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10月原油期價報每桶108.98美元,而在前一日最高探至112.24美元,紐約期金價格也小幅收跌。
市場人士分析,敘利亞危機對于商品可能起到先揚后抑的作用,在危機爆發初期,市場擔憂原油供應,以及經濟受到沖擊,避險買盤助推工業品,特別是原油和貴金屬強勢沖高,然而,一旦危機緩解或者戰爭打響,市場擔憂的重心轉移至全球經濟增長,高油價對經濟的沖擊,從而影響全球工業品的需求。
程小勇表示,對于農產品而言,其中油脂和原油有相關性,但是資金避險可能導致風險收益型資產遭遇拋售,固定收益型如國債等將受青睞,農產品亦會間接受到沖擊。
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表示,大宗商品走勢與上周表現明顯有關聯。7月和8月上旬的上漲提前透支了利好,價格上行點燃了供給欲望,在需求沒有明顯放大的情況下短期內供需出現失衡。另外,進口壓力隨著市場走好也逐漸增大(煤炭進口量最近明顯放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