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平臺搭建技術底座 掘金移動互聯等行業
大數據平臺是從各種類型的、漫無邊際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處理方法或框架。大數據中的“大”不是大數據的唯一指標,而是更強調數據的類型多樣、處理的速度和獲取價值的能力。分析人士表示,大數據對傳統行業的重構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一輪快速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對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IT業、移動互聯網、交運和電力安全設備生產商等四類板塊受益明顯。
網絡是大數據重要信源
數據是平臺運營商的重要資產,可能提供API接口允許第三方有限度地使用,但是顯然是為了增強自身的業務,與此目的抵觸的行為都會受到約束,同時,也是大數據應用的基礎和前提。
收集數據主要是通過計算機和網絡。凡是經過計算機處理的數據都很容易收集,比如瀏覽器里的搜索、點擊、網上購物、其他數據(比如氣溫、海水鹽度、地震波)可以通過傳感器轉化成數字信號輸入計算機。
收集到的數據一般要先經過整理,常用的軟件如Tableau和Impure是功能比較全面的,Refine和Wrangler是比較純粹的數據整理工具,Weka用于數據挖掘。Hadoop是一個能夠對大量數據進行分布式處理的軟件框架。用于統計分析的R語言有個擴展R+Hadoop,可以在Hadoop集群上運行R代碼。還有很多可以用來在網頁上實現可視化輸出的框架或者控件。大致基于四種技術:Flash(Flex)或者JS(HTML5)或者Java或者ASP.NET(Silverlight)。
大數據帶給四行業新機遇
進入大數據時代,都有哪些A股公司存在投資新機遇呢?分析人士認為,大數據時代主要有四類行業明顯受益。首先,受益最明顯的當屬IT業。數據顯示,2012年大數據對全球IT開支的直接或間接推動達960億美元,而到2016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2320億美元。據國內有關機構初步預算,未來中國大數據潛在市場規模有望近2萬億元,將給IT行業開拓了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其次,移動互聯網行業。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奇虎360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目前已經形成了與傳統電信運營商價值鏈重新劃分的格局,使得運營商的角色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
第三,交通運輸業。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交通擁堵、交通污染日益嚴重,交通事故頻繁發生,這些都是各大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智能交通成為改善城市交通的關鍵所在。為此,及時、準確獲取交通數據并構建交通數據處理模型是建設智能交通的前提,而這一難題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得到解決。無論是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運行狀態還是交通服務對象和交通運載工具,每時每刻都在產生著大量的數據,以大數據的思路和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正待挖掘的寶藏,能為交通決策和服務帶來新的解題思路。
第四、電力信息安全設備生產商。近日,電力行業信息安全類“招標競賽”正在火熱上演,全國多家電網公司相繼在信息安全設備采購招標項目上亮出大手筆投資,采購內容涉及數據丟失防護、數據恢復、數據清除等眾多軟硬件產品,部分采購項目甚至達到上億元的規模,新一輪大規模電力系統信息安全建設浪潮撲面而來。
風投青睞大數據創業公司
新興市場藍海正待發掘
“世界的本質是數據“,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此話擲地有聲。然而置身于在大數據的浩瀚海洋中,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技術水平目前還沒有達到隨心所欲地處理一切數據的地步。
清華大學蘇州研究院大數據處理中心技術總監趙勇,同時也是聚云浩海(蘇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則直言,在信息處理技術的步伐沒有跟上之前,每日都在激增的大數據帶來的是問題,而不是能夠產生價值的資源。趙勇在他即將出版的新書《架構大數據-大數據技術解析 》中寫道:“傳統的信息技術架構,已無法處理大數據問題,需要以現代云計算的手段和技術來解決大數據問題。”無可辯駁,大數據要為我所用,處理分析數據的需求也催生了一批創業公司,風投資本的青睞助推了其雨后春筍般的成長速度。
《證券日報》:為什么說大數據的爆發是信息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大數據平臺的搭建又有什么意義?
趙勇:信息技術為人類步入智能社會開啟了大門,帶動了互聯網、物聯網、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網絡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催生了車聯網、智能電網、新能源、智能交通、智能城市、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正成為各行各業運營和發展的引擎。但這個引擎正面臨著大數據這個巨大的考驗。各種業務數據正以幾何級數的形式爆發,其格式、收集、儲存、檢索、分析、應用等諸多問題,不再能以傳統的信息處理技術加以解決,對人類實現數字社會、網絡社會和智能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障礙。在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一般會將采集到的數據選取一段時間內的或者異常的數據進行部分存儲,或者干脆不存儲。
大數據爆發帶來的瓶頸需要以現代云計算的手段和技術來解決。云計算與大數據是相輔相成、辨證統一的關系,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是我們的愿景,而大數據的爆發則是發展中遇到的棘手問題。大數據技術的突破不僅能解決現實困難,同時也會促使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真正落地并深入推廣和應用。
由于云計算并沒有真正落地,現在在各個行業、各個機構之間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島。國內有不少側重于大數據應用的公司,但是從事基礎層面的數據采集、存儲、計算、分析和展示業務的公司較少,如果僅僅從應用層面來做的話,基礎數據很難實現互通互聯,這就需要一些平臺型的架構將數據關聯起來。比如要建設智慧城市,就必須跨部門、跨行業進行數據共享交互,這就需要從大數據平臺和接口入手。 平臺搭建好之后,再選擇性地做應用。
《證券日報》: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多維價值正在被逐步發現,整個市場的規模將會無法想象。
趙勇:是的,2012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今年大數據市場正處在井噴式發展階段,未來五年全球大數據市場價值將高達幾百億美元。2012年初,大數據相關軟件、硬件和服務的收入總和只有約50億美元。但隨著企業對大數據價值的認識和相關產品技術及應用模式的不斷成熟,大數據相關產業和服務將獲得長足發展,大數據將逐漸落地,并在未來幾年保持驚人的增長速度。國內因為傳統的信息手段和技術都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大數據市場實際上就是云計算在各個領域和行業的應用市場,所以綜合市場規模在最近幾年將達千億元量級。
《證券日報》:國內外通過搭建數據平臺來發掘經濟價值的公司是怎樣的情況?
趙勇:國內此類的創業公司還正在起步,國外已經有一些運行良好的做數據服務業務的公司了。比如位于西雅圖的BlueKai,它建立了一個數據管理平臺(DMP),用來幫助用戶組織并分析數據,同時也建立了數據交換中心,連通數據需求的兩端。
《證券日報》:資本的嗅覺總是十分靈敏,一切能產生價值的地方總能看到資本的身影。請簡要介紹一下國內外大數據領域的創業型公司及風險投資的動向?
趙勇:大數據概念的普及,也帶動了資本市場對大數據技術創業公司的高度關注,國外多家頂級風投和早期投資機構都對大數據行業青睞有加。
另一方面,大數據問題出來之后,國際互聯網行業巨頭得益于人財物的優勢,可以快速提供解決方案,但由于他們所運用的還是傳統產品,目前還沒有殺手锏級別的新產品出來,也也給大數據創業公司提供了機會。可以說從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直到最上層的數據展示,每一個層面都有可供大數據創業公司發掘的機會,也為資本提供了很好的投資標的。
例如,風投機構Accel Partners針對這一行業設立了一支總額高達1億美元的基金;大數據分析公司Splunk,在Nasdaq首日IPO即上漲109%;其他大數據軟件服務商如MapR、10Gen、DataStax等近期都完成了千萬美元級的融資。
在國內,互聯網行業“去IOE”的呼聲漸高(IOE分別是IBM、Oracle、EMC,更確切地說是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與EMC存儲設備的組合,這三駕馬車構成了一個從軟件到硬件的完整商用數據庫系統),很多大數據創業公司躍躍欲試,涌現了一批大數據分析、挖掘、展示、廣告方面的創業公司。我們清華大數據處理中心在成立前期就是在四家感興趣的風投公司中選擇的一家,近期我們又在智慧教育、智慧旅游、車聯網等方面發力,正在吸引新一輪融資。以云計算和大數據為引領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都能帶來模式、內容、路徑方面的創新,會形成諸多新興市場的藍海。
百度騰訊等中概股
凸顯大數據平臺價值
大數據的快速發展與物聯網、傳統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三大平臺與日俱增的海量數據密不可分。新一波大數據革命浪潮已經來臨,然而能分享“智慧盛宴”的公司鳳毛麟角。在中國,業界普遍認為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大互聯網龍頭公司已經成為大數據平臺建設和發展的領頭羊。
目前,百度、騰訊均已上市,據媒體報道,阿里巴巴正籌劃赴香港上市。
百度于2005年8月5日登錄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格為每股27美元。截至8月27日收盤,百度股價年內累計漲幅為34.73%,公司最新股價為每股135.12美元。
百度在大數據時代扮演的不僅是流量及資源共享的平臺角色,公司更好地利用其大數據平臺與其它電商企業進行合作創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百度云平臺提供的BAE(百度應用引擎)將提供高并發的處理能力,滿足處理速度快的要求。不僅如此,百度移動客戶端統計、移動搜索數據分析及移動調研報告等分析,能夠為開發者提供強大的統計分析服務,讓開發決策更加有據可依。
百度云技術品牌總監陳尚義先生表示,百度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搜索商,在擴展搜索、突發訪問搜索、百度指數上都充分利用了大數據。例如:在百度指數中輸入當前最熱門詞匯之一手游,便可查到通過百度搜索手游關鍵詞的客戶年齡分布、性別、所在地域等多個特征,這其中的商業價值便隨之而來,作為手游開發商如果充分利用這些特征,對于手游產品開發的針對性、地域推廣的區別性便有了可參考指標。
除百度外,騰訊是在大數據時代下,公認的最具有商業價值的一家互聯網平臺上市公司。公司于2004年6月16日在中國香港上市,發行價格為每股3.7港元,截至8月27日,公司的最新收盤價為每股362.00港元,年內累計漲幅45.38%。相對于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公司,騰訊的產品線更豐富、廣泛,從門戶網站到微博、視頻、電子商務、開放平臺等有多個跨平臺領域。因此,騰訊更加充分、完整地記錄了人們在互聯網上的行為軌跡和社會屬性。當用戶在互聯網上留下自己的行為軌跡并生成大量數據時,可挖掘的商業價值也較高。
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騰訊是最具類似“Facebook+Twitter”大數據基因的互聯網公司,作為大數據平臺的龍頭公司,用戶可以在騰訊空間平臺上分享日志、照片,微博,又有不同的線索可對人群進行劃分,這些都產生了海量的有價值數據,這些強關系鏈和弱關系鏈的組合,能讓廣告客戶更加精準得將廣告信息推送給目標人群。
除上述三家領頭平臺公司外,目前上市的中概股大數據平臺上市公司還有網易,新浪,搜狐。網易于2000年6月30日在納斯達克上市,截至8月27日,公司最新收盤價為每股73.36美元,年內累計漲幅72.49%;新浪于2000年4月13日在納斯達克上市,截至8月27日,公司最新收盤價為每股76.75美元,年內累計漲幅52.83%;搜狐于2000年7月12日在納斯達克上市,截至8月27日,公司最新收盤價為每股60.61美元,年內累計漲幅28.03%。
網易、新浪、搜狐有望成為大數據平臺類上市公司中的第二梯隊,在這三家公司中,新浪的大數據運用處于領先地位。去年年底,新浪微博啟動信息流廣告測試,根據興趣愛好和社交關系向網友推薦相關信息;今年4月份,新浪微博宣布與阿里進行戰略合作,明確表示將在大數據業務層面展開持續深入的合作探索;5月份,手機客戶端附件功能的加入以及Page頁面的發布,是新浪微博推進大數據戰略的又一重要舉措。
拓爾思、東方國信和同有科技成大數據平臺“三尖兵”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誰也無法否認,我們已經切實地迎來了一個海量數據的時代。在此背景下,對這些海量數據的收集、存儲及分析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且緊迫的需求。近幾年興起的分布式計算技術,如Google的Map/Reduce、GFS等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方法與思路。從國內情況看看,拓爾思、東方國信、同有科技等上市公司成為當前海量數據處理“三尖兵”。
拓爾思
通過并購向應用領域延伸
拓爾思是大數據領域海量非結構化信息自動化、智能化處理領域的佼佼者,從底層技術、平臺產品到應用產品和服務技術產品完備,基于自主平臺的企業搜索、機器挖掘、SMAS和OM等產品技術先進應用范圍廣闊,隨著市場的成熟未來前景廣闊。
今年初,拓爾思發布關于使用超募資金參股廣州科韻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司經董事會批準,使用公開發行股票募集的超募資金中的1600萬元通過受讓股份和增資的方式,取得廣州科韻信息股份有限公司30%的股權。
拓爾思并購科韻信息有利于公司大數據應用落地。廣州科韻公司在流動人口和社會管理研究、體育領域軟件研發有深厚經驗,在上述細分領域存在競爭優勢,并且是國家體育總局羽毛球中心主要信息技術合作伙伴。科韻公司所定位的流動人口信息管理領域具有數據量大,管理分析要求高的特點,拓爾思參股并增資科韻公司可以使TRS大數據相關的新技術新產品結合具體行業得到深度應用機會,進一步創造新的應用價值和模式,讓大數據應用落地。
東方國信
拓展工業和金融數據領域
東方國信主要為電信運營商提供智能系統解決方案,包括軟件產品開發與銷售、技術服務和相應的系統集成等。具體產品可分為企業數據平臺、數據分析平臺和基于BI的CRM應用三類。公司擁有電信行業通用數據模型、數據清洗等多項核心技術,能夠為客戶滿足在數據倉庫建設、經營分析、決策支持、數據挖掘等眾多領域的需求。
2013年8月1日,東方國信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北科億力公司和科瑞明公司100%的股權。
開拓非電信行業大數據業務。2012年度,公司非電信業務收入占比上升至9.79%;北科億力和科瑞明分別處于工業軟件開發與服務行業、金融軟件開發與服務行業,通過并購,公司進一步增加非電信業務收入占比。
收購北科億力,拓展工業大數據領域。北科億力致力于鋼鐵行業高爐檢測和智能模型領域,結合東方國信的相關BI技術,進入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領域,拓展生產、設備、機器類大數據和商業智能領域。
收購科瑞明,拓展金融行業大數據領域。科瑞明專注服務于農村信用社,是國內農村信用社商業智能系統的核心供應商之一;農村信用聯社市場而言,商業智能處在起步階段,客戶深度挖掘潛力巨大;通過收購科瑞明,公司進一步拓展了金融BI市場。
同有科技
國內數據存儲市場龍頭
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以及對數據的重視程度催生了對存儲的需求。從全球和中國的情況來看,存儲行業的景氣程度都比較高,全球存儲行業的增長在15%以上,中國存儲市場的增速約為16%,中國存儲市場的發展由于起步較晚,發展空間更大,EMC等存儲行業的領先公司今年在中國區的營收目標同比增長超過50%。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擁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注于企業用戶市場的民族存儲廠商,主要從事數據存儲、數據保護、容災等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旨在通過提供高品質的存儲產品、一流的解決方案和專業的技術服務,為政府、軍隊軍工及大型企事業的數據中心、云計算、物聯網等構建高效、穩定、可靠的存儲、備份和容災系統。經過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公司形成了以自有品牌產品為主導和核心,覆蓋數據存儲、數據保護、容災三大領域的業務體系。
分析人士認為,公司從最早的代理起家,在技術含量、門檻極高的存儲領域逐步一點點積累形成自有的完整產品線,深耕了政府、軍工兩個重要行業,隨著上市后平臺的提升,現金流的充沛,未來有望獲得在更大數量級訂單的實力。且可通過國家扶持以及美國核心存儲產品對中國敏感領域的禁售政策來超越國外強勁競爭對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