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創新高背后 十大拖后腿“爛股”大起底
日前,創業板連續改寫歷史新高,指數今年以來累積漲幅超七成,只是355只個股平均漲幅僅有五成出頭。《投資快報》記者了解后發現,個股漲幅遜于指數,主要是因為個股中有40多只今年以來“逆市下跌”,拖了后腿。其中,華昌達等4只年初以來累計跌幅逾三成。記者今天特對年初以來跌幅靠前的十大“爛股”進行“起底”。
NO1、華昌達(300278)
跌幅:35.22%
華昌達主要經營智能型自動化裝備系統,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具備系統設計及集成能力的企業之一。僅從行業前景來看,公司股價和業績都應該不錯才是。然而,今年以來,公司二級市場走勢一直震蕩下跌。據統計,截止8月28日,華昌達年內累計跌達到了35.22%,是355家創業板公司中,跌幅最大的一家,與創業板指數七成的漲幅形成了距大反差。
股價表現如此之差,業績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財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華昌達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下跌29.43%和32.16%,是創業板中為數不多的“雙降”公司。事實上,華昌達上市僅一年便遭遇業績變臉,還爆出董事長涉嫌泄露內幕信息被查處。
而從K線圖看,華昌達頹勢或還將持續,一方面是上述提到的公司業績不給力,另一方面,公司可能面臨限售股解禁的沖擊。資料顯示,9月2日公司將有1930萬股解禁,點總股本的11.13%。
NO2、日科化學(300214)
跌幅:32.27%
日科化學是一家主營PVC塑料改性劑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2011年5月掛牌交易。由于業績逐年下滑,股價震蕩回落。據統計,截止目前,日科化學年內累計跌達到了32.27%,在所有創業板公司中年內跌幅第二。
中報顯示,今年1-6月日科化學實現營業收入4.8億元,同比下滑5.8%;凈利3372.3萬元,同比下降48.2%,較去年同期接近“腰斬”。而備受期待的“5萬噸/年ACM項目”試生產半年多,產能利用率較低,上半年累計虧損680.7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日科化學是7月份創業板高管增減持公司中唯一家獲凈增持的公司,但股價并沒因此受到提振,7月份至今仍跑輸指數。事實上,統計發現,高管增減持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并無明顯相關性,長遠看,公司盈利增長的持續性、發展前景等是支撐股價的重要因素。
NO3、科恒股份(300340)
跌幅:30.49%
二度闖關后上市的科恒股份,盡管上市當天遭到了爆炒,較發行價大漲52.4%。不過,好景不長,從上市次日沖高回落開始,便一路震蕩走底,進入2013年,疲勢持續。統計顯示,科恒股份年初至今累計跌幅達到了30.49%。
資料顯示,科恒股份為一家稀土發光材料龍頭企業,上市前一天,公司就發布公告稱,“與上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約4100萬元-44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約48.24%-44.45%。”據分析,公司在上市前夕業績便“變臉”,主要是因為2011年業績大幅飆升得益于存貨利得的大幅增值,而不是靠正常經營提升。
由于“變臉”,科恒股份與保薦人國信證券陷入了“包裝上市”質疑,證監會在調查后,對國信證券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對保薦代表人楊健、陳大漢采取了“3個月內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監管措施。
NO4、裕興股份(300305)
跌幅:30.31%
2012年3月上市的裕興股份,是國內100微米以上中厚規格聚酯薄膜產銷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上市以來,業績每況越下,股價走勢并沒有隨創業板指數步步高,反而逐級走低。據統計,2013年以來,年內累計跌達到了30.31%,成了為數不多的拖累創業板所有個股平均漲幅的公司之一。
中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也入雖然有21.85%的增長,但增收不利,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59.30%。其實,從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間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72.36%、7.93%和-0.11%就不難看出,裕興股份的經營是一年不如一年。
對于今年上半業績大幅下降,裕興股份的解釋是,受激烈的市場競爭的影響,公司產品銷售價格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毛利率也有所下降。目前來看,由于公司預告1-9月公司凈利潤可能大幅下降,如果沒有較大的“外力”,股價頹勢或難以改變。
NO5、九洲電氣(300040)
跌幅:28.90%
九洲電氣主要從事電力電子成套設備及其配套的電控自動化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數據顯示,自2010年1月登陸創業板以來,股價多處下跌趨勢中,僅去年跑贏了大市,進入2013年,股價再回頹勢,年初以來累計跌28.90%。不僅跑輸創業板指,連表現欠佳的上證指數也跑不過。
據了解,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業績波動巨大,公司財報顯示,2010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1.50%、2011年下降23.57%、2012年暴漲883.54%,今年上半年下降25.01%。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公司出售了高壓變頻業務資產與專利。
從走勢看,由于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3.98%,遠遠大于公司凈利潤的降幅,顯示公司的經營出現了“問題”,在這樣背景中,股價或還有進一步擴大跌幅的可能。
NO6、荃銀高科(300087)
跌幅:25.65%
主要從事高產、優質雜交水稻種子研發、繁育、推廣及服務的荃銀高科,在2010年5月上市后不久,曾有一波在不足百日內狂漲1.6倍的驚人行情。不過,從2011年開始,股價逐級走低。數據顯示,僅2013年初以來,累計跌幅達到25.65%。不僅跑輸創業板指,也沒跑過上證綜。
資料顯示,由于近年擴張導致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過高,公司業績欠佳,是股價表現不盡人意的重要原因。根據公司財報,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凈利率的增幅分別是-3.25%、-34.2%和4.40%,而今年上半年更是虧損995.01萬元(同比降301.28%)。同時,公司預計1-9月的累計凈利潤為虧損。
據了解,2010年上市以來,公司積極并購擴張,但整合成效低于預期,部分子公司業績大幅低于預期,導致公司股票缺少機構的關注。不過中投證券在近日發表研報指出,今年以來,公司加大經營模式的創新求變,和開發新品的力度,給予公司“推薦”評級。
NO7、探路者(300005)
跌幅:25.10%
作為創業板的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專業從事戶外用品研發設計、組織外包生產、銷售的探路者也曾風光過,至2012年8月中旬,股價一直都處于震蕩上行的趨勢中。據統計,自去年8月下旬走弱以來,跌幅近四成,而年初至今,累計跌幅也有25.10%。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很多拖累創業板市場的很多個股不同,探路者的業績非常出色,公司財報顯示,2010年至2013的三個會計年度中,公司凈利率的增幅分別達到了22.39%、98.81%和57.44%。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至破紀錄的9662萬元,同比增長63.11%。
那為何近一年以來還跌跌不休呢?據了解,這主是是由于目前階段面臨大股東減持,今年6月初公司曾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盛發強計劃至12月6日期間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3.19%的股份,即不超過1347.39萬股。
NO8、開元儀器(300338)
跌幅:20.51%
2012年7月才登陸創業板上市的開元儀器,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有煤質采、制、化儀器設備規模生產能力的企業。不過,上市不到一年,公司凈利潤便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原先每年增長超40%,淪落為負增長。股價受此拖累一跌再跌,數據顯示,年初以來累計跌幅達到了20.51%。
資料顯示,上市前的2010年和2011年,開元儀器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1.35%和41.08%,然而,上市當年,募得了大量資金后,公司凈利潤增長率反而僅有4.17%,更糟糕的是,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分別下降19.79%和17.93%。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股價大跌,投資者損失慘重。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有投資者在公司互動平臺上建言:“貴公司股票上市后讓持有人很受傷,小非快解禁了,管理層能否做些工作,動員下小非持有者承諾解禁期順延十二個月,和廣大虧損的二級市場投資者一起共度難關!”對此,開元儀器回復稱:解禁并不意味不繼續持有,市場經濟就尊重市場行為。
NO9、萬福生科(300268)
跌幅:20.08%
有著“創業板造假第一股”之稱萬福生科,自今年4月22日以來,均處于停牌壯態,不過由于公司財務造假虛增利潤上市,在此前己有了“充分的透露”,因此股價此前表現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據統計,年初以來公司所經歷的交易日不過63個,但累計跌幅達到了20.08%。
資料顯示,萬福生科是湖南常德一家稻米加工企業,2011年9月27日,它以每股25元的發行價成功登陸創業板,發行1700萬股,共募集4.25億元,曾被多家券商譽為“新興行業中的優質企業”。在2012年9月,證監會對萬福生科展開一次突擊檢查,發現財務造假的真相。
本月21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兼總經理龔永福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和偽造金融票證犯罪被刑拘。日前,公司披露的中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35.87%;但凈利潤虧損1990萬元。
NO10、吉峰農機(300022)
跌幅:19.70%
作為國內最大的農機連鎖企業、同時也是創業板的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的吉峰農機,一度躍成為創業板“明星”,統計顯示,從上市首日最低的28.50元算,上市第20個交易日創出88.11元新高,吉峰農機一個月多一點時間漲幅竟然高達209.16%;然而由于業績每況越下,曾冠以“蘇寧模式”而遭爆炒的泡沫破滅,股價一跌再跌,2013年以來,累積跌19.70%。
財報顯示,吉峰農機上市以來的四個會計年度,實現的凈利潤增幅分別為81.8%、32.21%、5.97%和-81.74%。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9.25億元,同比增長8.91%,但盈利公465.84萬元,同比下滑83.99%。
宏源證券在對吉峰農機的中報點評中指出,下半年工程機械業務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和行業周期性調整的雙重因素沖擊業績不容樂觀,同時政府補貼在上半年已經透支,下半年補貼將減少,整體經營堪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