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長期暫停不利于打造“陽光股市”
建設“陽光央企”是決策層最新的一個提法。央企及其旗下上市公司是A股市場的中流砥柱,央企“陽光”了,股市離艷陽高照也就不遠了。然而,打造“陽光股市”僅靠整治、規范存量是遠遠不高,還需要吐故納新。
在8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會議公報中,建設“陽光央企”被正式提出。此次會議強調,中央企業要用改革的辦法和調結構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加快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管理水平,花大力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陽光央企”,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發揮骨干作用。
股市作為最重要的直接融資場所之一,也理應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勇于擔當責任。監管層近年來對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整治就是為了還股市一片艷陽天。
“要有啃硬骨頭的精神,堅決查處大案要案,切實維護市場公正。”這是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8月19日在全國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工作會議上的表述,言語鏗鏘有力。
肖鋼近日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闡述“寬進嚴管”、加強監管執法,將是我國資本市場監管轉型的“著力點”,以此為契機來扭轉“重審批、輕監管”的傾向,證監會將“主營業務”從審核審批,向監管執法轉型,將“運營重心”從事前把關,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這篇文章被視為肖鋼的施政綱領。
5月10日證監會通報了萬福生科涉嫌欺詐發行案進展,并向萬福生科的保薦機構平安證券開出“史上最嚴厲罰單”。肖鋼提出,對像萬福生科這樣欺詐發行行為的打擊,要“從嚴從快”。他同時稱,欺詐發行更像“恐怖活動”,危害極大,對其打擊是證監會執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將會加大打擊力度。
或許正是為了杜絕新股發行中的種種弊端,公開征求意見已經截止超過兩個月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仍遲遲沒有定論(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最新表態是,正在對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進行完善,并沒有新的口徑變化,將適時發布實施)。
筆者以為,導致新股發行體制改革“難產”的原因與責任劃定有關,即如何在新股發行中既能體現國務院要求的“簡政放權”,又能滿足市場的“三公”要求。
今年以來,新一屆政府以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為突破口,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審批事項。證券監管部門也取消了一些行政審批事項。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出臺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措施,也是為了進一步為企業“減負松綁”,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公正發展環境。
對于證券監管部門來說,厘清在新股發行制度中監管部門和市場的邊界是一道難題:管得太多,難免扼殺市場的創造性;過度放權,則要面對各界的質疑和詰問。
筆者以為,尊重市場的獨立判斷,秉承“買者自負”的契約精神應是股市改革的立足點,也是讓市場發揮作用的不二選擇。
對于股市改革來說,做好中國資本市場的頂層設計是監管層面臨的首要問題,同時要將更多的權力還給交易所和中介機構,減少IPO流程的實質審核事項,履行好監管職能,使市場從過分注重融資回歸到投資市的軌道上來。
盡快重啟IPO是時代發展和資本市場升級的現實需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進程中,資本市場需要“納新”:讓更多的國內優質企業在A股上市,提升市場的投資吸引力,而不是放任其流落海外;在資本市場升級轉型的進行中,也離不開“吐故”:將那些害群之馬從股市中剔除,還市場一片陽光。
總之,打造“陽光股市”既需要監管部門“簡政放權”、加速改革,同時也離不開吐故納新,凈化市場投資氛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