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必然現象短空長多 再破1849就是大底
再破上證1849點與創業板“短空長多”,看似沒有必然,其實存在極大的關聯。其背后的邏輯不僅僅代表了私募投資者對于A股后市的看法,更衍生出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判斷。
7月以來,在有上限、有底線的政策背景下,主板沒能走出趨勢性行情,而給了創業板表現的良機。倘若創業板這只股市領頭羊就此熄火,人氣渙散之余,大小股票通殺行情很可能再現,那么再破1849點并非不可能。
極端情況——再破1849就是大底
6月25日,上證砸出了恐慌絕望的1849點。從6月到現在,到底1849點是不是大底,私募界爭議頗多。
壹私募網研究中心對55家主流私募公司做了關于1849點是不是歷史大底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認為是的有30家,認為不是的有19家,認為看不清楚的有6家,占比分別是55%、35%和10%。這基本代表了當前市場下,陽光私募的三種聲音:樂觀者、悲觀者和謹慎者。
該調研結果值得私募警惕。1849點的出現有歷史的巧合與現實的必然,必然會引發市場巨大的分歧。
樂觀者認為,從大的趨勢上看,1849點是對5年前2008年1664點的回抽確認,不會再低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A股市場已經步入長期牛市的起點;而謹慎者認為,歷史的大底從未有單針探底的形式出現,更多的是以一種圓弧形的磨底形態來最終完成,因而還需要確認1849點,一旦完成將步入長期牛市的起點。
而這一切在悲觀者眼中都是浮云,在經濟結構調整沒有完成之前,在A股現行監管制度沒有徹底變革之前,主板股指只能節節敗退,只存在超跌反彈的結構性機會,難以出現牛市。比如銘遠投資總經理陸煒認為,中長期來看,1849點這個低點不排除會被刷新的可能。
太遠的未來誰也無法預知,但在距離1849點不遠的空間里,一個非常重要的風向標就是創業板人氣能否持續。當8月初創業板出現調整苗頭之際,大部分私募對于再破1849點的極端情況已經做了準備,從8月份私募較低的平均倉位就可見一斑。
必然現象——創業板短空長多
自去年12月4日A股反彈以來,創業板指漲幅高達102.61%,較同期上證指數4.63%的漲幅高出20倍有余。創業板指數不斷創出新高,強勢盡顯,妖股頻出,整體市盈率達到54.85倍,而滬深300整體市盈率僅9.47倍。
進入8月后,對于創業板的質疑和鼓吹達到極致,海通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稱,3年內創業板指數有望漲至3000點,成為第一家旗幟鮮明看好創業板的券商。與之相反的是,一些重量級媒體則加入了批判創業板瘋漲的行列。
對于陽光私募而言,無論是遠離創業板的輿論,還是眾多私募大佬紛紛申明已退出創業板的論調,都顯示了投資者近期對創業板的巨大分歧。
但是,我們發現,沒有一家機構質疑創業板未來的長期走勢,這背后的邏輯很清晰:在A股現行制度下,創業板或者小型公司沒有融資融券,也不是權重股,影響不到指數,更不會被長期看空做空中國股市的股指期貨空頭們所綁架,因而想不漲都難。
此外,創業板還有以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為主要內涵的“克強經濟學”做后盾,在近期消化泡沫后,創業板的“短空長多”仍然是趨勢。
因此,當前私募界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創業板就是A股的龍頭,龍頭不倒,市場還好;龍頭一倒,1849點難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