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穩 成長與周期的嚴重分化將改善
宏觀經濟現企穩跡象,穩增長壓力減輕。上半年和二季度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不及市場預期,引發市場對宏觀經濟持續走弱甚至硬著陸的擔憂。穩增長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升,兼具穩增長和調結構的溫和刺激措施陸續出臺。市場普遍預期如果經濟持續下滑的趨勢得不到遏制,政府有可能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進入8月后,7月PMI、PPI以及外貿數據等陸續公布,市場憂慮情緒得到緩解。7月官方PMI為50.3%,超出市場預期,各分項數據也全面回升,顯示我國制造業持續走弱的趨勢扭轉,宏觀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初步顯現。隨后公布的PPI數據雖然同比仍然為負,但降幅有所收窄,顯示制造業趨勢性向好,宏觀經濟顯示出低位企穩跡象。7月進出口數據雙雙轉正,超出市場預期,外貿也顯示出低位企穩復蘇跡象。
經過幾十年的粗放式發展,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經濟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新一屆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以調結構和促改革取代穩增長,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穩增長的目的是為調結構和促改革創造有效的空間和條件。隨著宏觀經濟企穩跡象逐漸顯現,政府穩增長的壓力逐漸減輕,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出臺的可能性降低。
通脹無憂,貨幣政策收緊可能性降低。7月CPI同比上漲略低于市場預期,年度通脹控制目標實現壓力不大,貨幣政策收緊的壓力進一步減小。7月CPI同比上漲主要是受食品價格上漲帶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7月食品價格上漲幅度為5%,貢獻了CPI整體漲幅的60%。對食品價格影響較大的是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和鮮菜價格,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5.9%,帶動CPI整體上漲0.42%,鮮菜價格大幅上漲11.8%,帶動CPI上漲0.32個百分點。鮮菜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是受天氣原因影響,不會給CPI帶來持續的壓力;豬肉價格仍然處于低位,其未來走勢值得關注。食品之外的其他因素價格上漲壓力不大,預期未來CPI仍將保持低位運行,年內通脹壓力不大。
7月CPI數據緩解了決策層和市場對通脹的擔憂,經濟運行突破“上限”不再是關注焦點,維持經濟運行不滑出“下限”又需要維持適度流動性予以支撐,未來貨幣政策收緊的可能性較小;但目前經濟面臨的去杠桿、去產能壓力較大,貨幣空轉現象嚴重,貨幣政策放松的可能也不大,預期三季度流動性仍將維持中性偏緊的狀態。
宏觀經濟企穩,穩增長壓力減輕,政府大規模刺激經濟預期落空的可能性顯著加大,預期三季度政府仍將以兼具穩增長和調結構作用的結構性措施托底經濟,以維持經濟在“下限”附近運行。宏觀經濟企穩、通脹形勢無憂,貨幣政策調整的必要性不大,預期三季度央行將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流動性將保持中性偏緊狀態。在宏觀經濟低位企穩和流動性保持中性偏緊的情況下,預期股市難以脫離震蕩盤整格局。不過A股行情分化過于嚴重的狀況可能會有所改善,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年初至今持續飆漲,漲幅超過60%。成長股估值與周期股的估值比達到驚人的8:1,即使充分考慮了成長股的高成長性,這樣的估值差也是難以維持的,一旦市場預期發生改變,成長股估值回調或難以避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