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向上應對兩大利空 大盤向上可能性不大
導讀:央行9日公布的7月份貸款數據也好于市場預期。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增6999億元,存款減少2573億元。M2同比增長14.5%。此前,市場預計7月份的貸款可能為6300億元。
隨著上周五7月份經濟數據的公布,市場對于經濟企穩回升開始有所憧憬。經濟的溫和改善對于指數的上漲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過,在經濟向上的同時,銀行股的利空、房地產的集體融資以及創業板隱現“雙頭”跡象等等不利的因素仍就籠罩著市場。短期來看,多空雙方中任何一方都沒有絕對的力量壓倒對方,因此,窄幅震蕩或將是近期的主要方式。
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顯示,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與6月份持平,低于市場預期的2.8%。這大大大地緩解了市場對于通脹上行的擔憂。從PPI方面來看,7月PPI同比下降2.3%,與6月-2.7%的同比增速相比,降幅明顯收窄。
7月份的數據還顯示,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9.7%,而此前機構預期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左右,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同時7月數據較6月大幅走高,為今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作為與經濟運行高度相關的指標,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大幅回升,表明供需狀況出現改善,經濟下滑勢頭暫緩。
另外,央行9日公布的7月份貸款數據也好于市場預期。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增6999億元,存款減少2573億元。M2同比增長14.5%。此前,市場預計7月份的貸款可能為6300億元。
以上三個方面因素均好于市場的預期,讓投資者憧憬經濟或將企穩回升。而經濟的好轉將是指數上漲的原動力。經濟的向上將使周期股的估值修復行情啟動,從而推動指數震蕩上行。
雖然經濟的企穩回升跡象有利于指數的上漲,但是市場中仍存在較多的隱憂。首先,據媒體報道,繼上海少數銀行上浮中長期定存利率之后,在北京地區,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和北京銀行也陸續采取了跟進動作,只有五大銀行按兵不動。長期存量利率的上調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銀行的利潤。另外,據媒體報道,目前浙江省的溫州和臺州,福建省的泉州,廣東省的佛山和深圳等地均在積極申報民營銀行項目。而隨著近期銀監會的支持表態,民營銀行設立在法律和政策上已無阻礙。民間資本蓄勢待發,爭奪民營銀行的試點席位。坊間傳言,首批民營銀行或下半年推出,可能鎖定兩家:1家在北京;1家在溫州。民營銀行的設立將會大大加強對于現在國有銀行的競爭,這勢必會影響到銀行股的估值。從目前來看,銀行股在A股市場中占有較大的比重,銀行股在這樣的環境下,上漲的可能性不太大。因此,A股市場大漲的可能性也不大。
其次,創業板指數或有調整跡象跡象,將對整體市場構成沖擊。此前,創業板一路高歌猛進,激活了市場的賺錢效應;而即便與主板頻頻玩起“蹺蹺板”,創業板在周期股疲弱之際及時走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穩定市場情緒。作為今年以來市場的領頭羊,如果創業板大幅調整,則必然引發市場情緒出現波動。屆時,如果周期股休整,創業板又無法跟進,則市場恐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
總的來看,在經濟有所好轉的情況下,市場反彈的動力在增強。不過,目前的市場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市場短期內大漲的可能性不太大,維持窄幅震蕩或將是主基調。
(呂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