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預告超六成預喜 45家公司連續三季高增長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5月29日,兩市有913家公司披露了半年報預告,其中明確預增的公司有110家,預計略增的公司有282家,續盈的公司131家,加上扭虧的公司48家,合計“預喜”的公司571家,占到統計公司總數的62%,另外預減和略減公司達到197家,續虧和首虧公司則分別有79家和50家,還有16家公司尚“不確定”。盡管預喜公司不少,但基于有明確高增長預期的公司占比不算大,由此可以判斷,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整體業績仍乍暖還寒。
然而,就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也有部分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突出,在2012年全年業績有較大幅度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仍保持著快馬加鞭的發展態勢。上證報資訊統計顯示,有45家公司去年全年、今年一季度和今年上半年(預告數據)的業績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遠遠超過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表現,這些公司的增長“特質”值得深入挖掘。
大消費類公司穩中有增
統計顯示,預增和略增的392家公司中,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電子等大消費類公司占據了絕對的主力。對照來看,生物醫藥、電子兩個類別預增或略增公司都達到30家,紡織服裝也達到20家,生物醫藥板塊預減或略減的公司僅有11家,電子類公司預減或略減的公司只有10家。
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行業板塊,如食品飲料行業,有14家公司預增或略增,但只有一家公司預減,3家公司略減。紡織服裝板塊的情況有些令人意外,有多達20家公司預增或略增,續盈公司也有6家,預減和略減的公司12家,虧損公司3家,整體情況好于市場此前的預期。
有色金屬、機械制造等仍是預減或虧損的主力。已經發布半年報預告的33家有色金屬公司中,預增公司僅5家,預計略增的公司也只有6家,續盈的公司2家,預減和略減的達到10家,虧損的公司達到9家,扭虧的公司1家。
大化工板塊虧損公司多達22家,預減和略減公司達到29家,同時也有近40家公司預增和略增,但部分有優勢的細分行業已經提前走出周期性行業的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宏觀經濟調整的深入,已鮮有一個行業未受到波及,從虧損公司和續虧公司的情況來看,已經涉及17個大行業,但同時,這些行業中也都有預增或略增的公司,市場再一次顯示了其在經濟調整中的強大力量,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加速行業內的洗牌。
以食品飲料行業為例,承德露露、海南椰島憑借其較為獨特的產品仍保持著較為快速的增長,洋河股份、金字火腿、克明面業等12家公司保持著略增的態勢,好想你、洽洽食品、佳隆股份3家公司續盈,雙塔食品是唯一一家預減的食品公司,珠江啤酒等3家公司出現略減。
持續增長背后各有邏輯
尋找確定性的增長是投資者的永恒主題。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業績同比預增的110家公司中,有45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同比增幅也在30%以上,2012年全年的業績增幅也高于30%,在弱勢的經濟環境下保持了較強的活力。
這45家公司分屬14個行業(以申萬行業分類),看不出明顯的行業特征,信息服務類公司和房地產公司數量相對較多,分別為7家和8家,電子、機械設備、公用事業、建筑建材、化工等板塊各有3到4家,醫藥生物板塊只有1家。不過,中小板公司多達34家占比達到75%,體現了板塊的高成長性。
這些高增長的公司各有其獨到之處,部分公司業績增長是由于產能的擴張,比較典型的如歐菲光,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盈利2.1億元至2.5億元,同比增長140%至190%,2012年公司凈利潤增長了14.5倍,在這個相對高的基數上,公司今年一季度凈利潤仍增長了313%。同樣的公司包括利源鋁業,由于首發募投項目的投產以及產品相對高端,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幅在40%到60%之間,去年公司凈利潤增長了42%,一季度業績增幅為52%。
一個現象是,這些高增長公司往往在行業內有著相對高端的市場定位,或者在細分行業有著較強的定價能力。前者如德力股份,同樣是玻璃和玻璃制品行業,經營普通玻璃的公司早已陷入虧損,稍有技術優勢的企業也處于盈虧平衡狀態,但德力股份去年全年凈利增長75%,今年一季度增長145%,預計上半年增幅為130%至160%。后者比較典型的是化工行業,三力士、雙箭股份等公司獲得優于行業的利潤水平。
也有一些公司受益于戰略選擇,如海南椰島,公司是唯一一家連續高速增長的食品飲料行業公司,其增長來源于公司對主業的聚焦,對部分非主業資產的剝離不僅獲得了投資收益,也減少了虧損。公司2012年凈利潤增長5倍,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增幅達到33倍,同時預計上半年有大幅增長。事實上,受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影響,不少地方國資控股的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做大規模的同時反而犧牲了效益,目前外圍經濟形勢反而提供了瘦身解決問題的機會。
當然,也有少數公司的增長頗有疑慮,如某鋼鐵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長超過100%,但同期行業龍頭寶鋼股份預計業績下降超過50%,民營鋼企的龍頭沙鋼股份也預計下降65%至95%,有業內人士分析,這與公司正籌劃的定增融資有關。另外,某有色金屬公司的業績遠遠超越了整個行業的平均表現,一個背景是公司的定增股恰逢解禁。
(覃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