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權質押業務即將開閘 業內稱是券商重磅利好
滬深交易所將于5月23日展開股權質押式回購證券交易的聯網測試,海通、中信、國泰君安等多家大型證券公司都將參與業務測試。業內人士預計,經過兩到三次聯網測試后,這一業務有望在上半年正式推出。
業界翹首期待的又一資本中介業務——股權質押式回購證券交易即將成行。據悉,滬深交易所將于5月23日展開聯網測試,海通、中信、國泰君安等多家大型證券公司都將參與業務測試。業內人士預計,經過兩到三次聯網測試后,這一業務有望在上半年正式推出。
逾八家券商率先試點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是滬深交易所第一次對股權質押業務進行聯網測試。八家券商將參與上交所業務測試,分別是海通、國泰君安、國信、招商、中信、銀河、廣發、華泰;十家券商參與深交所業務測試,分別是光大、國泰君安、華泰、招商、中信、齊魯、廣發、國信、海通和平安。
某大型券商信用交易部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業務流程和規范辦法,包括各項培訓、系統建設和測試等在內的準備工作爭取在上半年完成。
“股權質押業務的聯網測試,類似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的通關測試,屬業務推出前的準備工作。在下發正式業務辦法以及兩到三次全網測試后便可啟動。”滬上融資融券部券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參與此項業務試點的券商也是獲得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業務資格的前兩三批券商,具備較為充足的業務開展經驗,因此最有希望成為此項新業務開閘的首批試點券商。
所謂股票質押回購是指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入方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證券質押,向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出方融入資金,并約定在未來返還資金、解除質押的交易。股權質押回購與約定購回交易類似,主要是為了滿足實體經營企業的短期融資需求,定位于希望長期持有證券的實體經營企業。
破解多重困局
股權質押業務普遍被業界視為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的升級版,在吸納前者優點的同時,還破解了諸多天然障礙。
今年3月初,滬深交易所相繼向部分券商下發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的征求意見稿。辦法指出,標的券的證券范圍、參與比例、回購期限等均獲大幅放低。除普通二級市場流通股以外,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及個人持有的解除限售存量股均可用于質押回購的標的券。
股權質押回購還突破了5%的上限規定。辦法指出,證券公司應合理確定用于質押的單一標的證券數量占其發行在外證券數量的最大比例,確保選擇的標的證券合法合規、風險可控。持股5%以上的股東參與時需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相比之下,約定購回則屬于股票買斷式回購交易,上市公司股東在進行融資時,需將股份過戶至券商自營專用賬戶,而券商自營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不能超過其總股本的5%,故很難滿足大股東日益旺盛的融資需求。
此外,質押回購業務的期限也大幅延長至3年。
券商的重磅利好
股權質押的資金融出方亦獲全面拓寬。辦法指出,證券公司、證券公司管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或定向資產管理客戶、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管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或定向資產管理客戶均可作為融出方。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也參照適用。
“這對證券公司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大型證券公司資管人士告訴記者,此前由于受限于資管“一法兩則”的相關規定,無論是定向還是集合計劃均無法作為資金融出方。而業界為上市公司股東提供的融資方案中,資管也是以通道姿態出現,用銀行等外部資金來對接融資方。依此辦法,未來資金來源渠道將大幅拓寬至證券公司自有資金、報價回購、資管募資等,在更快速便捷滿足客戶融資需求的同時,也將有效提升券商經營杠桿,提高資本收益率,并將進一步推動券商資本中介型業務向縱深發展。
上述融資融券部相關負責人進一步指出,股權質押回購具有產品標準化、交易速度快、資金劃轉迅速、客戶準入門檻適中、資金用途寬泛等多項有點。其快速便捷的融資方式將為券商開辟新的細分市場領域,挖掘潛在客戶群,與銀行信托形成差異化的經營格局。
(王曉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