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生科造假手法大起底 越騙越大終暴露
3月29日,萬福生科再度發布公告提示退市風險。隨著該公司財務造假事件持續發酵,公司最終的走向、相關方應該承擔的責任均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有接近該事件調查組的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了萬福生科的“一條龍”造假手法。業內有觀點認為,此事中介機構固然負有責任,但也暴露了在IPO盡職調查及上市后持續督導中,中介機構面臨的核查手段單一、核查權限有限等問題,值得業內深刻反思。
越騙越大終使造假暴露
3月29日,萬福生科公告,再度提醒投資者公司可能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公告還表示,目前公司仍在進行進一步的自查,有關財務數據可能進一步變化。實際上,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后,根據萬福生科初步自查,公司2008年至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凈利潤1.6億元左右。其中,2011年公司虛增收入2.8億元,虛增營業利潤6541.36萬元。
如此大數額的虛增業績,是如何被發現的呢?據了解,此次立案源于湖南證監局一次例行檢查。“預付賬款異常是導火索,而銀行流水則是調查的突破口”,一位接近萬福生科事件調查組的知情人士表示,在2012年8月監管部門進場核查時,發現萬福生科的預付賬款余額畸高。
“這就像一個孕婦,到了日子才‘生產’”,該人士表示,監管部門此次發現問題的線索是萬福生科預付賬款余額異常。在此之前,萬福生科的預付賬款余額一直不多,上市前的2011年半年報只有2000多萬元;上市后該科目余額才迅速上升,2011年末就達到1.2億元,會計師在2011年年報沒有發現該公司預付賬款異常,重要原因是這里面有近億元是預付設備款,而該公司當時剛上市,預付設備款較多也屬正常,預付采購款直至2011年末仍很少。到監管部門2012年8月進場檢查時,萬福生科的預付采購款已經高達2億多元,出現了明顯異常,一下子就引起了監管人員的高度關注。
銀行流水陷阱
在此次萬福生科造假事件中,中介機構的責任難以推卸,然而也體現了目前中介機構存在的核查手段有限等一些問題,值得各方關注。
有業內人士表示,萬福生科上市前采用真金白銀式財務造假,監管部門的突破口在于,從公司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的銀行賬戶入手,揭穿“一條龍”造假上下游資金運作的偽裝。然而,目前不管是投行還是會計師,都無權限延伸核查發行人上下游的銀行賬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