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熱戀信托 市場盼新家長干預排隱患
王小丹
資本市場變幻莫測,兩三年前還只是“普通朋友”的上市公司與信托,如今卻陷入熱戀。
一方面,股權質押信托成為上市公司股東融資等資本運作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產品、信托參與公司上市漸趨潮流。而當下隱匿在親密關系背后的種種風險也開始顯現,引起各方重視。
如今,深諳信托行業的肖鋼已接掌證監會,業內人士因此紛紛猜測,作為“大家長”的證監會不會對證券市場信托風險坐視不管,一場監管風暴或將隨時降臨。
上市公司與信托合作升溫
雖然A股股權質押信托早已不算新鮮事,但近一年多來的擴容速度仍讓人驚嘆不已。
有機構統計,2012年上市公司股東股權質押共計發生1991筆,其中信托公司承接888筆,首次超過銀行。而今年,在至目前近320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中,信托又承接130多筆,占比超四成。成功的股權質押信托融資解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資金燃眉之急,信托公司股權、信托產品則給上市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投資理財標的。
2010年開始,上市公司涉足信托圈子的熱情逐年高漲。不僅上市公司參股信托的消息屢現,且上市公司信托理財大幅升溫。
2011年,海螺水泥(600585.SH)一次性斥資32.5億元購買信托理財產品,一度震驚整個市場。近一年多以來,雖無大單出現,但據同花順統計,截至去年末,上市公司委托理財投向信托的資金仍高達數十億元。
TCL集團(00100.SZ)今年年初曾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華星光電一筆涉及信托的理財規劃高達26億元。此前的去年12月,王府井(600859.SH)曾通過北京信托成立安盈·商業物業投資期單一信托,投入資金5億元;而南京新百(600682.SH)則是捧了原“公募一哥”王亞偉的場,斥資2000萬元購買了其首只信托私募產品。
最近,有信托還在充當PE角色,通過介入有上市預期的公司向證券市場進軍。
一款名為“廈門信托·富程環保股權投資信托計劃”日前引起投資者注意。這款由信托公司發起的股權投資類產品,兼有PE的高收益預期和固收類產品的質押風控。
按合同約定,2015年6月30日前,富程環保若未能完成IPO申報,其實際控制人將按每年不低于16%的溢價率回購;如上市成功,投資者會享受更高的退出收益。
繁榮背后風險難掩
至目前為止,上市公司與信托合作最多的項目仍是股權質押。不過,近段時間,萬福生科(300268.SZ)、聯發股份(002394.SZ)、ST超日(002506.SZ)等接連曝出股權信托計劃兌付危機,則給這項看似和諧的業務敲響警鐘。
目前,陷在財務風暴中難以自拔的萬福生科,已不只觸碰股權信托計劃的兌付警戒線,更大風險是其可能被終止上市,導致兌付問題。這讓承接該公司股權質押的中原信托也繃緊了神經。聯發股份更是證明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信托兌付風險的典型。日前,該公司公告,因第二大股東未能償付貸款,公司質押的2200萬股被債權方山東信托執行過戶,并盡快變現。反映到二級市場,其股價則連續大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