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邁進2萬億 證監會重點檢查通道業務
證監會已要求各證券公司于2013年3月20日前完成自查,并將于2013年上半年進行現場檢查
2月20日下午,證監會召開新聞通氣會稱,近日向系統內各有關單位發出通知,對2013年度證券公司現場檢查工作作出了部署,重點針對證券公司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資產管理業務開展情況和合規管理、風險管理機制健全和運行情況進行檢查。
北京某券商資管業務負責人解讀:證監會每年都會有例行全面檢查和巡回現場檢查,主要檢查券商的財務核算情況,但此次指出重點檢查資管業務,也是因為此前券商創新業務開展如火如荼,同時也出現很多問題。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泰君安與重陽投資的合作、海通證券OTC業務曾頗受監管層微詞。而張育軍主席助理去年廣泛調研過程中,在多次講話中強調:投資者保護基金有600億元。背后的暗語是:就是收拾你們券商的。
券商私募合作引擔心
2012年11月,國泰君安與重陽投資合作打造的“國泰君安君享重陽阿爾法對沖一號”發行,這是券商資管與私募合作的首單產品,實際發行規模7902.66萬元,投資經理為鄭曉川。
據深圳某券商資管人士黃先生透露,“業內都了解國泰君安與重陽的合作,監管機構也曾表示注意過國泰君安出現的問題,評價并不是很積極。”
據了解,此前私募與信托、銀行多有合作,而通過券商平臺運作已在近兩年就開始探討,只不過一直囿于交易端口的限制。證券投資顧問辦法規定,不允許把交易端口開放給外部管理人。
“如果私募成了管理人,券商資管只是通道,那么資管的投資管理本位角色就會弱化。”黃先生說。
為了避開這一限制,國泰君安做了技術處理,將重陽投資定義為研究顧問而不是投資顧問,
“其實就是打了個擦邊球,重陽投資提出選股建議,國泰君安投資,這樣就不違反規定,”上述北京券商資管業務負責人說,“但其實重陽投資與投資顧問干的是一樣的事情,只不過交易權在國泰君安手里。不過,國泰君安借助外部力量來提升券商資管投資管理能力,給客戶帶來高收益也無可厚非。”
而接近重陽投資的人士稱,并不清楚監管層要對券商資管重點檢查,“也沒有聽說過有這方面的擔心。項目募集的金額并不大,對重陽來說也是試試水而已。”
引起監管層關注的觸發點并不在于重陽投資“研究顧問”身份是否為擋箭牌,而在于國泰君安通過媒體進行大肆宣傳。“資管應該低調去做,否則容易引起監管層對‘風控’的擔心。”黃先生說。
國泰君安資管子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并不了解監管層對上述業務的態度,“券商和私募發產品的很多。”
2月22日,有消息稱招商證券與重陽投資合作發行“招商證券匯金之重陽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該產品首次在跨界合作資管產品中實現分類份額的創新管理方式。具體而言,產品分為A、B、C三類份額,三類份額實行分開募集和結算,但全部由重陽投資運作。
此外,包括申銀萬國、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均紛紛開始進軍私募市場,不少私募也紛紛放棄信托轉投券商懷抱。
黃先生解釋,此次證監會檢查的目的并不是叫停該業務,而是“事后警示”,提醒券商做好風控。
海通OTC業務協會不表態
另一個頗受監管層微詞的,是海通證券OTC業務。熟悉海通證券的人士透露,關于OTC產品合規性問題,董事長王開國親自率人去證監會做了解釋。
今年1月下旬,海通證券率先發行5款柜臺交易(OTC)產品,僅四天發行規模就超6.5億元,一時間備受關注。當時,一名滬上資深理財產品研發設計人士表示,海通證券OTC產品發行主體不合法,涉嫌違反《證券公司監管條例》和《證券法》,約定回購證券交易只能用券商自有資金開展,海通證券卻創新集資做這個業務。
另外有券商人士指出,海通證券OTC市場發行交易的產品中,一海通財365天001號人民幣理財產品由其全資證券自營投資子公司海通創新證券投資有限公司擔任管理人,券商風險控制要求的資產管理業務和自營業務的防火墻形同虛設。
上述熟悉海通證券的人士稱, OTC業務是董事長王開國親自拍板,在發行之前,他向證券業協會征求過意見,不會協會并沒有表態,不說支持也沒說不能做。
“證券業協會第一次享受到權力下放,對業務的把握能力不如證監會,還需要積累經驗,”上述人士說,“證券業協會沒有否掉此業務,海通證券就推出了,但證監會機構部一看就很清楚,存在違規。”
該人士認為,從監管角度來講,應該做好自我梳理,協會有備案的權力,那是否還要有更多的審批權和監管的義務,如果頂層設計沒有做好,監管的角色定位不明確,出現的問題會越來越多。
重點檢查資管通道業務
上述兩項業務僅僅是資管創新的問題一角。本次現場檢查的重點,按照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此前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的說法,將是券商和銀行、信托合作開展的資管業務。
券商資管業務規模在2012年11月底達到1萬億元之后,截至2013年2月底,又迅速突破2萬億元大關口。
據悉,截至2012年底,券商資管部門的通道性質業務達到1.5萬億,占資管業務管理規模的80%。從業務模式上看,通道業務并未對券商構成實質風險,但要保持資管業務的可持續發展,還要改變銀證合作的盈利模式。
證監會已要求各證券公司于2013年3月20日前完成自查,并將于2013年上半年進行現場檢查。
“監管層一開始放手讓券商去做,有些業務他們也不是很熟悉,現在回過頭來深入了解這些業務,總結風險,給后來者一些警示。”一家上海券商的資管負責人說。
上述資管負責人是在證監會召開新聞通氣會那一周的例行工作會議上,接到總部的指示:3月重點做好合規方面的工作。
上述北京券商資管業務負責人稱,證監會一般會事先將檢查時間通知到券商,屆時檢查部門會直接到券商業務部,有時會待上幾天時間。
三家券商資管人士都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目前現場檢查還沒啟動,尚不清楚證監會出動哪些部門、怎么檢查。
另有券商資管人士猜測,去年被調研過的單位,今年應該不會再被調研。
國泰君安資管子公司的內部人士則稱,此次自查是法律和合規部牽頭,各個業務部配合檢查,法律和合規部會列個表格,列出要檢查什么,怎么檢查。
(夏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