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將對炒新賬戶實行分類管理
證券時報記者從近日召開的“落實新股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為了更精準、更有效地遏制炒新,深交所將推動會員建立炒新賬戶分類與風險警示長效機制,并針對炒新賬戶及時采取風險揭示與警示措施,要求會員機構開展自查專項活動,提升炒新賬戶管理效果。
會議認為,為鞏固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階段性成果,配合中國證監會開展首次公開發行(IPO)在審公司2012年度財報專項檢查活動,要充分利用當前新股暫停發行的窗口期,系統總結去年以來新股交易適當性管理工作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深化落實新股交易適當性管理。
會議強調,加強新股交易適當性管理,不僅是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促進一二級市場均衡協調發展的配套要求,也是會員保護客戶利益,踐行行業責任的職責所在。當前廣大中小投資者參與新股交易的投機和盲目跟風心理仍較為嚴重,參與炒新賬戶總體表現為虧損。去年上半年,近6成中小投資者參與深市新股首日交易出現虧損,交易經驗越少的投資者虧損比例越高,買入首日漲幅越高的新股虧損面越大。會議要求廣大會員從行業長遠利益出發,提高對新股交易適當性管理工作的認識,堅定做好這項工作的決心,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迎接行業創新發展的更大機遇。
深交所向會員單位下發的《關于深化落實新股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會員機構應以風險的充分揭示和有效警示為目標,結合自身客戶管理需要,建立炒新賬戶分類與風險警示長效機制,切實加強對炒新賬戶的管理,主要包括明確炒新賬戶的分類方法和標準,會員機構可以將炒新賬戶分為炒新重點賬戶、炒新活躍賬戶、炒新虧損賬戶及風險承受能力不足賬戶等類別。
(胡學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