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在審IPO企業撤材料 監管層批投行揠苗助長
“好多企業在2011年鼓了個大包,不得不撤銷材料了。”在日前召開的本年度第四次保薦代表人培訓會議上,證監會有關人士透露。
面對即將到來的年關,許多在審IPO企業不得不面對補充年報后,眼睜睜看著業績圖形從“耐克型”變成“李寧型”。
眾IPO在審企業撤材料 監管層批投行揠苗助長
為了做出漂亮的業績圖,IPO企業上市前一年沖業績是公認的“潛規則”。但令公司和中介機構措手不及的是,今年糟糕的經濟環境和突然叫停的IPO,打亂了發行節奏。不少IPO企業2011年的漂亮業績,反而加劇了今年同比下滑幅度,淪為上市新壁壘。
在審企業年關難過撤材料
“耐克型可以;李寧型不行”,某發審委委員曾在一次MBA培訓課程上談及對IPO企業的審核態度時,用上述兩個標志生動地闡述了發審委態度。
上述發審委員進一步解釋,在審核IPO企業,特別是創業板IPO企業前三年經營業績圖形時,一般情況下,發審委可以接受“高-低-高”的形態,而不接受“低-高-低”走勢。
而在本次保代培訓會議上,證監會有關人士透露,“好多企業在2011年鼓了個大包,不得不撤銷材料了。”
隨著IPO暫緩發行,被積壓的800多家IPO企業心急如焚。“眼看年關要到了,年后很多企業要補充2012年年報,到時一大批企業業績將不合格。”深圳某大型券商保代人士稱。
而發行監管部審核二處處長常軍勝的講話更進一步反映了在審企業的窘境。“現在已披露和在審企業業績下滑的較多,下滑20%算比較穩定了,下滑50%不在少數”。
即使成功上市的公司,由于此前業績包裝驚人,業績變臉的幅度也同樣驚人。“去年為了上市,業績沖得太好了,導致今年的業績同比起來很難看”,某上市券商總裁坦言。
而這一情況也引起了證監會的警惕。“目前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大,在審企業注水、造假沖動大,保薦代表人更要勤勉盡責,包括核查其他中介機構的意見,否則即使撤材料也可能追究責任,不能碰的堅決不碰”,證監會創業板發行監管部主任周貴華強調。
投行被批揠苗助長
在一些投行人士看來,年關過后,目前積壓的IPO企業中,或許有相當一部分將因為2012年業績問題主動撤銷材料,當前IPO“堰塞湖”的情況有望得到緩解。
“等市場回暖,IPO將會以集中審批形式重新開閘”,上述保代人士表示,未來很可能會再現日均審核三四家IPO的情景。
但業內人士判斷,在2012年經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會加劇在審IPO企業財務操縱行為。
“一些在審企業的會計操縱行為突出”,有監管層領導在會上直言,事實上一些被否企業的資質并不差,但部分投行的揠苗助長行為反而坑害了這些企業。
前述發審委委員曾講述過一個生動的例子。
某IPO企業的保代擔心“包裝”露餡,因此交代該企業董事長在上發審會時勿亂說話,委員提問盡量由保代來回答。豈料在會上,發審委員專門針對該董事長,提出一筆未寫入保薦書的合同問題,該董事長只能支支吾吾,表示要回去查查。“那你們就回去查查吧”,該發審委員笑稱,該企業當場就被責令回去查清楚了再來。
而在目前項目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不少保薦機構主動為企業包裝財務、掩蓋風險等問題,很可能再次放大。
(邱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