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化工剝離地產業務 接盤者疑為新東家關聯方
昨日 (11月22日),華星化工(002018,收盤價7.51元)披露,11月21日,公司與國能商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能商業)簽訂股權轉讓合同,將所持有的安徽華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星建設)51%股權轉讓給后者,轉讓價8271萬元。
今年7月,隨著華星化工定增預案的出爐,其未來新東家——上海華信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信石油)也浮出水面。華星化工剝離地產業務被提上了日程表。在等待近4個月之后,華星建設終被甩賣,國能商業成功接手。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發現,接盤方法人代表與華信石油實際控制人旗下公司法人代表同名同姓,這僅僅是巧合還是未來東家提前助其業務整合?
清倉地產業務
在轉讓華星建設51%股權的同時,華星化工還與國能商業、華星建設簽訂了有關債務處置的協議,約定將公司對華星建設的債權轉讓給國能商業,國能商業同意自股權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將上述債權款5261.72萬元等一次性支付至公司指定賬戶。股權轉讓完成后,華星化工將徹底剝離地產業務。
資料顯示,華星化工于2009年6月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華星建設,并以房地產開發為其主營業務。此后,為強化地產業務實力,華星化工與江蘇綠港合作,將華星建設49%的股權轉讓給后者。
土地資源是華星建設最重要的資產,該公司于2009年以4620萬元的價格購得和縣經濟開發區兩宗住宅用地,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 (約150畝)。但時隔多年,華星建設卻未給上市公司貢獻任何收益,從成立至今一直處于籌備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華星化工,其證券事務代表孫為民表示,華星建設目前并無業績體現,公司原本計劃通過經開區兩宗地塊興建商業樓盤華星城,但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該項目籌劃至今也未能開建。此次,華星建設股權全部轉讓出去后,公司可集中資源專注于發展主營業務。
同名同姓的劉星舟
今年7月20日,華星化工定增預案出爐,華信石油擬出資19.7億元認購全部股份。發行完成后,華信石油將持有華星化工不超過60.61%的股份,由此成為新的控股股東。
就在定增預案公布4天后,7月24日華星化工就開啟了業務整合,謀求剝離地產業務。多年無業績貢獻的華星建設被列入甩賣名單。在4個月等待后,華星建設股權轉讓終有定論,國能商業成功購得控股權。
交易公告披露,接手方國能商業法定代表人為劉星舟,注冊地址在上海市。其經營范圍十分廣泛,囊括了國內貿易(除專項規定),會務服務,計算機網絡技術及軟件的開發,貨物運輸代理,自有房屋租賃等多項業務。
突然出現的國能商業,略顯神秘,而交易公告也沒有詳細介紹。但十分巧合的是,華信石油實際控制人控股的孫公司法人代表也為劉星舟。
通過翻閱資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華信石油由上海市華信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華信能源)100%控股,其實際控制人為蘇衛忠、鄭雄斌和孫曄三位自然人,分別持有華信能源50%、40%、10%的股權。其中,鄭雄斌旗下孫公司北京華信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也是劉星舟,同名同姓的出現,自然引起了市場遐想。有投資者稱,未來的新東家尚未入主,或許就已等不及了,提前將華星化工資產收入囊中。
上述兩人究竟是不是同一個人呢?華星化工證代孫為民對記者表示,自己并沒有注意到這個情況,目前不能給出準確答案,將向有關方面核實。不過,孫為民著重強調,國能商業是通過正規的摘牌程序獲得這部分股權,沒有虛假操作。
(唐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