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發文就如何看待創業板公司成長性進行說明
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最新發文,就投資者如何看待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進行說明。
文章稱,對于創業板上市公司來說,成長性和創新性是最明顯的烙印,一般來說,投資者可以根據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等來衡量公司的成長性。
1.營業收入增長情況
2009年-2011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0.14%。其中,200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為23.68%,201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為42.6%,2011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為28.36%。截止到2012年中報,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73%,增長速度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這主要是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好,實體經濟下行帶來的影響,但是從整體來看,相對于主板和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收入還是保持了較快的增速。
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長情況
2009年-2011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11%,凈利潤的增長率相比營業收入增長率30.14%稍慢。其中,200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為50.16%,2010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為43.11%,201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為18.41%。
就創業板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的特點,文章也做了介紹:
1.上市公司以現金回報投資者的意識較強。以2011年年報統計為例,上市公司繼續保持了積極回報投資者的傳統,推出了較為優厚的分紅方案。在275家利潤分配公司中,有126家、占45.8%的公司以純現金方式分紅;有269家、占97.8%的公司以現金分紅方式作為其利潤分配方案的一種。從每股現金股利來看,269家公司每股現金股利平均為每10股派息2.31元, 2010年這一指標為每10股派息3元,2009年度為每10股派息2.5元。
2.現金分紅公司范圍廣,分紅水平高。2011年度,創業板共有275家公司提出現金分紅方案,占上市公司總數的94.2%%;現金分紅總額合計為82.6億元,占201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07.9億元)的39%。
3.分紅金額占凈利潤的比例比較高。據統計,2009-2011年,創業板的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占凈利潤的比重分別為39%、34%、36%,基本都穩定在34%以上。
4.創業板公司現金分紅力度大。無論現金分紅公司數量占比還是現金分紅水平,創業板在三個板塊中都居首位。根據統計,2009-2011年,創業板的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占凈利潤的比重為36%,高于主板和中小板的31%和24%。2011年度,共有275家創業板公司提出現金分紅方案,所占比例為94.2%,擬派發現金股利82.6億元,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達39%。而整個深市的1465家公司中,有1065家公司提出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占樣本公司家數的72.70%。
正確認識現金分紅與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性
從股利分配理論來講,上市公司每年從凈利潤中抽取一部分現金分紅發放給投資者,成為投資者的階段性回報,是投資者收益權的重要實現形式。相比主板和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公司范圍廣,分紅水平高,分紅力度更大,值得投資者關注。
投資者在關注創業板上市公司分紅力度的同時,還應注意分紅的持續性。一般地說,利潤是公司進行分紅的基礎,只有持續創造利潤的企業才有能力進行長期持續的分紅,因此,一個上市公司如果能夠承諾并持續、長期兌現較高的現金分紅,說明該公司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換個角度看,也說明該公司比較注重對投資者的回報,具有一定的長期投資價值。
同時,投資者也要辯證地看待公司分紅與成長性的關系。任何企業都要遵循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周期規律。當一家公司處于成長周期的前兩個階段時,投資的需求很大,需要大量現金投入來支持公司的成長,分紅率過高可能導致公司發展后勁乏力,對公司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主要定位于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多處于成長期,因此在一定期間內公司可能相對不會實施較高的現金分紅來回報投資者。
根據統計結果分析,在近3年來創業板凈利潤復合增速最高的50家公司中,三年累計分紅占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比重超過50%的公司總共有22家,占比44%。這50家公司三年累計分紅占其凈利潤比例的32%,而 2011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體現金分紅占其凈利潤比例的39%。所以,在創業板成長性最高的50家公司的現金分紅不算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投資者還應具有投資風險意識,創業板上市公司高成長性并不意味著投資低風險或者無風險,特別對于高市盈率的公司股票,已經預先透支了企業的高成長性,應當引起投資者高度重視。總之,投資者在進行創業板投資時,要保持理性的投資觀念,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審慎選擇投資類型,警惕投資風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