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股市不能寄望于郭樹清一人
郭樹清和證監會看起來管理著資本市場的一切,其實權力有限。投資者其實可以“遺忘”郭樹清,沒有必要把振興股市的期望寄托在一個人身上。
在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任職一周年之際,眾多媒體對他一年來的履職情況作了盤點,但是盤點下來的情況卻讓他有點尷尬,在這一年間,A股市場的市值從28.02萬億元減少到24.54萬億元,蒸發3.48萬億元;上證指數則從一年前的接近2500點下跌到目前的2000余點,跌幅已經遠超15%?;蛟S僅憑這兩個指標,一些投資者就可以對郭樹清投下一張不滿意的票。
回想一年前,郭樹清剛上任的時候,A股市場的情況雖然還不像現在這樣糟糕,但市場人氣也十分低落,因此投資者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年來,郭樹清領導下的證監會頻頻推出新的措施,期望振興A股市場。可惜的是,市場依然交上一張令人無法滿意的答案。
其實,面對A股市場更差的現實,我們也不應該要求郭樹清承擔太多的責任。A股市場的根本性問題在于過度泛濫的融資功能抑制了投資功能的發揮,而企業的融資大都有政策面上的支持,證監會作為政府的一個部門,對此不僅不可能產生阻擋作用,反而必須全力配合。
據媒體統計,在郭樹清上任一年來,證監會已經出臺了70余項新政,但這些新政沒有一個觸及A股市場的這個根本問題。當市場上不斷出現暫停IPO、暫停新股上市的呼聲時,證監會堅決地表示了拒絕,而深層次的原因是它不具有這方面的權力。即使這種融資已經泛濫為圈錢,一些并不急需資金的企業擠進IPO隊伍,證監會也只能向其敞開大門。
郭樹清和證監會看起來管理著資本市場的一切,其實權力有限。比如:證監會希望減低交易稅、紅利稅,但它必須和稅務總局協商;證監會正在積極引導養老基金和住房公積金入市,必須取得社?;鹄硎聲妥〗ú康闹С郑蛔C監會要求加大QFII擴容,需要國家外匯管理總局的配合才能實現這個目標。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決定了證監會難有作為。即使是一項退市制度,看似可以由證監會全權推進,但它仍然要受到方方面面的掣肘。前不久發生的閩燦坤事件就說明了這一點,退市的推進并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簡單。
曾記得今年夏天,面對因市場暴跌而出現的救市呼聲,證監會一位官員曾說過“證監會不負責行情漲跌”這樣的話,引起了廣泛批評。其實,這話并無大錯,但問題在于,證監會應該不負責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方面,而它卻管得過多,這不僅表現在IPO上,更多地恰恰表現在行情的干預上。比如要求投資藍籌股,比如隨意修改交易規則干預所謂題材股的炒作,這實際上使證監會背上了它必須為行情負責的重擔,但實際上它又承擔不起,說“證監會不負責行情漲跌”,只是一種選擇性的責任推脫。
A股市場出現的問題,是一種制度性的問題。相信郭樹清本人也了解問題所在,但要做出徹底的解決已經超出了證監會的管理范疇。因此,投資者其實可以“遺忘”郭樹清,沒有必要把振興股市的期望寄托在一個人身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