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QFII額度審批進度加快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孫魯軍日前就QFII相關問題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表示,截至5月16日,今年已核準38家QFII機構共計43.73億美元額度,基本接近2010和2011年兩年核準的投資額度的總和。近期外匯局加快了QFII額度審批進度,對中長期資金提供額度審批快速通道,在初投資額度規模上給予一定的傾斜。外匯局將進一步完善QFII額度審批機制,促進QFII制度和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
今年已核準逾43億美元額度
中國證券報:請你介紹一下近年來QFII額度審批的情況?
孫魯軍:QFII制度實施以來,外匯局積極配合證監會,在支持和促進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目標下,結合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及證券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把握額度審批節奏,推動QFII投資總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2年5月16日,外匯局共核準138家QFII機構共計260.13億美元的投資額度(不含因其投資主體變更等原因,取消投資額度的3家機構及其原獲批的額度)。
總體上看, QFII額度的審批進度與QFII機構的客觀需求基本是匹配的。例如,在QFII制度實施初期以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QFII機構投資額度申請意向較弱,對應年度QFII投資額度的審批數額也較小;在QFII制度穩步推進期間,外匯局保持每年30-35億美元的審批節奏。需要說明的是,2011年面臨持續較大的跨境資金流入壓力,外匯局適當放緩QFII額度審批進度,全年共批準19.2億美元。2012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總體趨于更加平衡,為進一步促進境內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外匯局及時調整并加快QFII額度審批進度,截至5月16日,已核準38家QFII機構共計43.73億美元額度,基本接近2010和2011年兩年核準的投資額度的總和。
鼓勵中長期境外資金投資
中國證券報:近期,證監會在多個場合表示將采取措施大力推進QFII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包括可能降低QFII準入門檻、進一步引進境外長期資金等措施。外匯局是否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孫魯軍:QFII制度形成和實施的過程中,外匯局與證監會始終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配合,兩部門已經形成了信息互通、數據共享的工作機制。外匯局通過修訂相關政策法規、建立額度評審會機制、窗口指導等多種方式,不斷促進QFII制度所涉外匯管理的便利化、規范化和透明化,對QFII機構合理的政策需求做出積極的回應和調整。在額度審批和匯兌政策方面,外匯局與證監會一樣,也一直貫徹鼓勵境外養老基金、保險基金、捐贈基金等中長期投資者的原則,在單家機構獲批額度、投資本金鎖定期等方面均給予較大的傾斜政策。
中國證券報:近期,QFII總額度已經國務院批準增加到800億美元。外匯局對新增額度的審批有何計劃?
孫魯軍:近期,國務院已經批準將QFII投資總額度提高到800億美元。為支持境內證券市場的改革發展,外匯局在投資額度及匯兌管理方面也進行積極調整,如:大幅加快QFII投資額度審批節奏,對于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資資金,以及境外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中長期資金提供額度審批快速通道,在初投資額度規模上給予一定的傾斜,提高上述QFII機構初始獲批額度,并適當簡化QFII機構外匯賬戶和人民幣賬戶的管理流程。
下一步,外匯局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境內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繼續與證監會保持密切的溝通協調,結合當前跨境資金流出流入的形勢,堅持鼓勵中長期境外投資資金的政策,進一步完善QFII額度審批機制,提高QFII額度審核效率,更好更快地滿足QFII機構投資境內證券市場的額度需求,促進QFII制度和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
促進資本市場
規范化國際化發展
中國證券報:今年是我國QFII制度實施十周年,你如何評價QFII制度這十年來的實踐?
孫魯軍:我國QFII制度從2002年末開始實施,至今將近10年時間。QFII制度是在中國境內資本市場尚未完全對外開放、人民幣資本項目沒有實現可兌換情況下的一種制度性安排。通過這種制度安排,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在核定的投資額度內,進入我國境內資本市場進行證券投資。
近10年來的實踐證明,QFII制度的實施是推進我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通過QFII制度參與我國境內證券市場,對改進和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框架、投資理念、公司治理、風險控制、技術水平,以及提升境內托管行、券商的服務水平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推動了境內外金融機構的廣泛合作,促進了我國資本市場規范化、國際化發展,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發展積累了有益經驗。(任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