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股市罕見連續暴跌 估值已與國際接軌
未來A股市場可能在相當長時期內維持指數振蕩探底而階段性、結構性行情相對較為活躍的局面。
股市罕見連續暴跌
6月最后一周,股市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只不過,這次吸引大家目光的,是多年罕見的暴跌。
自今年2月初見反彈高點之后,股市持續3個月弱勢振蕩。5月,市場出現一波小型漲升,“紅五月”讓投資者重新燃起希望。然而,一進入6月,市場形勢陡轉直下,如瀑布般的流暢下跌,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期。
本月中旬,就有券商對此次調整給出了“勢大力沉”的判斷。從K線圖上可以看出,6月股市走勢節奏清晰,是一個明顯從緩跌到急跌的過程。5月31日開始,指數連收幾根小陰線,市場普遍認為這是正常的回撤。但端午小長假前后,指數輕松跌破多個關鍵支撐位,已隱隱透出一絲“殺氣”。后半月,美國釋放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信號,新興市場股市連續暴跌,新股發行重啟窗口臨近,貨幣市場“錢荒”不斷加劇蔓延……持續加碼的重磅“利空”,最終讓市場無法承受,指數出現崩坍走勢。
6月24日,兩市做空能量宣泄,市場深幅調整,上證綜指下跌100多點,擊破2000點重要關口,創近4年最大單日跌幅。滬綜指接近去年底的最低點,深成指則跌破了去年最低點,半年多的反彈成果基本抹去。近200只股票跌停的景象已是多年未見。25日,指數繼續恐慌性暴跌,但隨著抄底盤的涌入,市場出現單日逆轉。如“過山車”般的波動,讓投資者心有余悸。有股民感嘆:“雖然也看空,但一個月內從2300點打到1800點,太讓人意外了!”
盡管周末有所反彈,但上證綜指全月下跌幅度仍達14%,這是自2009年9月以來最大的月跌幅。尤其是,以往的暴跌往往出現在暴漲之后。而此次暴跌是在市場連綿陰跌、積弱已久的情況下出現的,對市場信心打擊更為沉重。
資金面左右市場走向
股市波動既是經濟運行狀況的反應,同時也受到資金供求、投資者心理預期、政策環境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然而,從近半年多來股市走勢看,與資金面狀況高度契合。尤其是近一周,“錢荒”事件更是成為暴跌的導火索。
去年四季度以來,人民幣保持強勢。截至6月中旬末,人民幣兌美元已經比去年三季度末升值3%。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加上海外市場的量化寬松政策,使得1—4月的外匯占款達到1.5萬億元,其中1月份就高達近7000億元。資金的流入,讓年初的流動性寬松超出預期。1—4月,7天回購利率大多在歷史均值3.5%以下。
正是由于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穩定、市場資金面整體較為寬松等因素,今年前幾個月里,盡管仍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但股市總體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尤其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市場整體出現快速上漲。而且,得益于流動性的寬松,市場對中小市值股票的追逐達到白熱化程度,中小股票漲幅遙遙領先于大盤藍籌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