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珠集團限抗陰影淡化 股價悄然翻番
麗珠集團日K線圖
隨著三季報地雷一一浮出水面,績優股當仁不讓地成為資金的寵兒。其中,醫藥類公司表現極為搶眼,用不俗的業績回報了“吃藥”不停的投資者,再次成為市場中的“常青樹”。11月2日,麗珠集團(000513)一度攀升至37.48元的高價創出近幾個月的新高。即使昨日有所回調,但其收盤價仍高達36.5元。
市場人士表示,公司股價走強的背后,主要在于業績大幅扭轉。2012年第三季度的靚麗報表,已經說明了公司的產品和銷售實力,良好的銷售態勢有望在第四季度延續,而部分一類新藥產品也有望進一步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三季度業績大逆轉
麗珠集團可謂今年醫藥板塊的又一牛股。繼上半年紅日藥業(300026)節節高升股價翻番之后,麗珠股價也悄然上漲,并最終大獲市場關注。按照4月10日公司股價的最低紀錄19.03元計算,到上周五盤中所創最高價37.48元,期漲幅已達96%,接近翻番。
最新公布的三季報數據顯示,公司1-9月實現營業收入29.09億元,同比增長28.50%;凈利潤34363萬元,同比增長22.35%。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實現凈利潤1149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1.54%,業績表現極為搶眼。
醫藥公司良好業績早在市場意料之中,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其他行業,醫藥板塊仍然是防御性較強、相對收益偏高的品種,穩定的成長和明確的業績增厚都是該板塊的獨特優勢。通過各個公司的三季報情況,也可看出整個行業在保持優質增長的基礎上,部分公司業績已明顯好轉,全年業績更加明確。
東莞證券[微博]行業研究員皮勁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麗珠集團各個產品的良好銷售情況共同促成了三季度的業績爆發,豐富多樣的產品儲備使公司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化解市場風險,保證業績的穩定。”
醫藥行業成長的確定性使其大受資金青睞,相對于事件性因素帶來的上漲驅動力,業內人士更看好業績增長穩定的白馬股和基本面改善估值處于低位的標的。國海證券行業研究員萬民遠告訴記者:“去年受限抗令(限制抗生素使用)的影響,麗珠部分產品銷售受到沖擊,股價和估值都向下調整,今年公司經過策略轉變,目前已經從這種沖擊中恢復過來,基本面的穩定增長帶動了估值的修復,促使公司估值維持在相對正常的水平。”
營銷改革效果顯著
2011年,麗珠集團子公司珠海合成廠受“限抗”影響,全年虧損超過4700萬元,今年4月以來,隨著抗生素原材料價格的反彈,該子公司虧損額已經大幅下降,并有望在下半年扭虧為盈。隨著公司寧夏產業園的建成投產,原料藥產能將出現釋放,抗生素的影響將日漸淡化,第三季度凈利潤大增便是直接結果。
麗珠集團證券部經理王曙光告訴記者,仔細分析財務數據,即可得出公司業績環比穩定增長的結論:“麗珠是綜合類的制藥商,中成藥、生物制藥都有涉及,公司獲批生產的藥品有400多種,在產藥品接近一百六十種,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市場因素所導致的波動也比較有限。”至于第三季度同比超過90%凈利潤增長,王曙光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司去年同期受“限抗”令影響致使業績下滑,基數太低才造成今年同期增長率驚人的局面。
皮勁松表示,從具體銷售情況看,麗珠的傳統高盈利產品前三季度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參芪扶正注射液作為癌癥輔助治療的主力用藥品種,市場占有率一直比較穩定,受益于中藥注射劑的高景氣度,后市維持30%的銷售增速仍是大概率事件,年內有望成為超過10億的大品種。此外,鼠神經生長因子、艾普拉唑等藥物定位高端,隨著市場的培育和終端用藥的升級,產品的銷售推廣也能促進公司業績增厚。”
另外,公司奉行多年的營銷改革深化已明顯見效。萬民遠表示,銷售問題曾是制約公司發展的一大瓶頸,自公司完成代理銷售向自銷模式的轉變后,前三季度銷售毛利率已提高到60%以上。“處方藥針對醫院銷售,有較高的毛利水平,公司轉變后以自銷為主,有力地控制了中間費用,藥品出場價格也可適當提高,對于公司業績的影響十分直接。”萬民遠補充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