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股份:業績拐點確立 價值逐步回歸
業績表現與市場地位錯位,市值嚴重低估:1998年至2012年上半年,公司通過收購、自建、租賃等方式從大連商場1家門店發展到200余家門店(其中百貨門店87家).2011年營業收入304元,位列A股百貨類上市公司之首。然而,公司凈利率長期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尤其是2009年改制后,其凈利率在-0.43至0.93%之間。相應的,公司價值嚴重低估,PS僅0.28~0.61,處行業末位;而CFO/NI最高時達16.8,位居行業之首;公司僅百貨門店的自有物業建筑面積已高達133萬平米,重估凈值是市值的2.5倍。
“輕熟”門店占比的上升、開店速度放緩、營銷創新帶來盈利能力的提升:(1)2005年至2009年,公司經歷了跨區域的快速擴張,新增39家大體量百貨門店,新增建筑面積171萬平米。目前,這些門店絕大部分已度過盈虧平衡點,處于利潤快速增長期;(2)在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消費意愿減弱的大背景下,公司適時調慢了開店速度,資本開支、營銷費用、前期虧損減少;(3)憑借在多個省份絕對龍頭的優勢,推動“自銷直營”,縮短產業鏈,提升盈利能力。
股權危機、增發訴求進一步強化了業績拐點的到來和市值修復的預期:(1)龐大的門店網絡、低估的市值、分散的股權(第一大股東占比僅8.8%)、巨大的業績提升空間使得公司成為收購的優良標的。為應對茂業國際的進入、后續可能的增持和其他產業資本的垂涎,良好的業績、市值的修復是管理層必然的選擇;(2)公司計劃戰略性進入北京、上海,新開門店和兼并收購并舉,增發訴求強烈。
投資建議:2012-2013年是投資大商股份的戰略機遇期,后續大商集團、茂業或第3方的增持,以及增發的啟動都將成為股價催化劑。預計2012-201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28.4、377.6和434億元,同比增長8%、15%和15%;預計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10.4、13.8和17.2億元,同比增長278%、33%和25%,以2011年為基期CAGR85%;對應EPS分別為3.52、4.69和5.86元。給予2012年18倍PE,目標價63.36元,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業績不達預期;2、北京、上海門店前期巨額虧損;3、第一大股東易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