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6日公告稱,為對沖稅期高峰和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分別為7天品種1600億元、14天品種1500億元、63天品種100億元。鑒于當日有500億元逆回購到期,周二全天實現資金凈投放2700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自1月中旬起,繳稅繳準、春節取現、資金到期規模較大等擾動因素增加,資金面波動加大難以避免,但結合央行近期操作和相關公告來看,后續央行仍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靈活調節流動性水平,堅持“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資金面雖有收緊的可能,但并無大的風險,整體料延續緊平衡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上調了公開市場63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5個基點為2.95%,上次為2.90%,7天期、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50%、2.65%,分別持平于上一交易日的相應利率。
去年10月,央行首次開展63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時業內分析稱,63天期逆回購是貨幣政策計劃落地的體現,目的在于穩定市場流動性,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放松。事實上,2017年央行已經三次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央行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通過央行招標、交易對手投標產生的,本身就是市場化的利率。
資金利率方面,市場資金面偏緊態勢未改。周二Shibor多數上漲,隔夜Shibor跌0.9個基點報2.7850%,7天Shibor漲1.9個基點報2.8790%,14天期Shibor漲1.2個基點報3.8280%,1個月Shibor漲0.37個基點報4.0941%。
繼周三重啟公開操作完全對沖到期量后,公開市場11日再次逆回購600億。央行公告稱,周四進行300億7天、300億14天逆回購操作,當日300億逆回購到期,單日凈投放300億。
由于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適中水平,1月9日央行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有1300億逆回購到期,全天凈回籠1300億。
為完善和優化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央行5日在其官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央行1月9日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后處于適中水平,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昨天,央行公告宣布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并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征信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將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的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央行公告,由于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1月3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此為央行連續第八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900億逆回購到期,凈回籠900億。
央行公告稱,在現金投放中占比較高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在春節期間存在臨時流動性缺口時,可臨時使用不超過兩個百分點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使用期限為30天。
央行在昨日發布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簡稱“《規范》”),根據風險防范能力的分級對個人客戶的條碼支付業務進行限額管理,新規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記者關婧)央行在昨日發布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簡稱“《規范》”),根據風險防范能力的分級對個人客戶的條碼支付業務進行限額管理,新規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了《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范(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范(試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北京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規范》的發布、落實能夠嚴守金融安全底線。
快速發展的條碼支付業務將告別“無證駕駛”,迎來監管規范。人民銀行27日正式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并配套印發安全技術規范和受理終端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在連續多日放水之后,公開市場終于調轉了“風向”。央行21日進行7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具體為300億元7天品種、300億元14天品種和100億元28天品種。
央行20日開展了8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14天和28天品種分別為400億元、300億元和1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5%、2.65%和2.8%。鑒于當日有7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全天實現凈投放100億元。
2017年接近尾聲,下季房價走勢如何?12月19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公布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接近一半的調查對象預期“基本不變”,近10%的居民預期“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自動質押融資業務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自2018年1月29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