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央行公開市場進行200億元7天、200億元28天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600億元逆回購到期,凈回籠1200億元。這是央行時隔近三個月重啟28天期逆回購,業內專家表示,近兩日雖然資金面維持寬松,但是跨月及更長期限資金利率延續上行,顯示市場資金謹慎預期未改。
資金利率方面,周三資金面整體延續寬松,短端品種跌幅收窄,長端品種延續全線上漲。隔夜Shibor跌2.4個基點報2.6410%,7天Shibor跌1.10個基點報2.8092%,14天期Shibor跌0.2個基點報3.7130%,1個月及以上Shibor全線小幅上漲。國債期貨早盤全線上漲,5年國債期貨主力TF1712漲0.05%,10年國債期貨主力T1712漲0.09%。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目前盡管短期1至7天資金面較為寬松,但市場對于未來資金預期仍然偏悲觀,這是導致1個月及以上資金利率、同業存單利率、債市收益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19日以來,央行已經近三個月暫停28天期逆回購操作。研究人士認為,9月份面臨2.3萬億元同業存單到期,疊加季末MPA考核的壓力,會對市場流動性造成一定沖擊,本次重啟28天期逆回購旨在呵護跨季資金面。
“目前,時間點上已臨近9月中旬,由于9月正好處于季末資金敏感時點,央行再次重啟28天逆回購,期限上正好可供市場做跨季使用,以防市場出現流動性過于緊張的局面,反映出央行維穩市場資金面的態度明確。”鄧海清分析稱。
東北證券認為,央行重啟28天期逆回購操作,但對沖力度或不及6月。“考慮到6月流動性壓力較大,央行曾于5月末、6月初提前向市場釋放重啟28天期逆回購、續作MLF(中期借貸便利)的信號,與6月初相比,本次央行并未提前釋放信號,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也較6月初偏緊,這意味著9月央行的對沖力度或不及6月。”相關分析師告訴記者。
“我們認為,未來無論是央行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市場資金面走勢,都仍然以‘穩’字為核心,‘不松不緊’才是主基調。”鄧海清表示。
進入9月,央行繼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9月1日,央行公告稱,8月末財政集中支出,對沖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繼續處于較高水平,央行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9月5日,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五家機構共同主辦的綠色金融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殷勇出席會議并致辭。
中國人民銀行5日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全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社會資金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
央行29日開展了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與前期持平。鑒于周二有4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全天實現凈投放100億元。由此結束了連續六日的凈回籠,重回凈投放格局。
近日,《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6)》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
央行近日發布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透露,明年一季度將資產規模超5000億元銀行發行的一年內同業存單,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這將有效抑制金融市場同業套利亂象,降低金融市場整體運行風險。
無現金支付一石激起千層浪,阿里推出的“無現金支付周”,已引來了央行的約談和緊急發文。
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放開漸行漸近。6月30日晚間,央行發布了《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服務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的申請、開業準備工作進行了進一步細化。
5月25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座談會上,央行表示已關注到市場對半年末資金面存在擔憂情緒,考慮到6月份影響流動性的因素較多,擬在6月上旬開展MLF操作,并擇機啟動28天逆回購操作,搭配好跨季資金供給,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穩定市場預期。
央行正在進一步規范小額支付系統集中代收付業務(簡稱“集中代收付業務”)。
周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維持凈投放,午后更有央行開展臨時流動性便利(TLF)的傳聞流出,但市場資金面緊勢直到收市前才稍見緩和,貨幣市場利率全線繼續大幅走高,銀行間市場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升破5%,創逾兩年新高。
3月20日,央行官網發布題為《中國穩健貨幣政策的實踐經驗與貨幣政策理論的國際前沿》的工作論文。
隨著季末臨近,央行在公開市場加大了資金投放。昨日,央行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這令公開市場結束了連續17個交易日的資金凈回籠,本周一重返資金單日凈投放。
中國央行今日發布工作論文,宣布貨幣政策以控制通脹為主,兼顧轉型發展和金融改革;應盡快明確新的短端貨幣政策利率和目標水平;要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操作一級交易商制度;應在一定標準下擴大公開市場操作和SLF對象范圍。
繼1月底、2月初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央行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上行之后,3月16日央行逆回購和MLF中標利率再次上行10個基點。當日央行逆回購和MLF操作金額分別為800億元和30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