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迎來最嚴信披指引。近日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簡稱《信披指引》),對于業內關注的逾期等數據,進行了清晰地界定和標準,且信批具有強制性,不再實施“自愿”原則。在分析人士看來,網貸信批以往存在統計口徑不一、數據造假等問題,伴隨著《信披指引》的下發,平臺選擇性披露、美化數據、捂蓋子等現象將徹底成為歷史。
網貸監管“1+3”體系形成
8月25日,銀監會官網發布《信披指引》,至此,網貸行業銀行存管、備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規政策悉數落地。
銀監會方面表示,該《信披指引》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共同組成網貸行業“1+3”制度體系。
此次《信披指引》重點在于防范風險,對于業內關注的逾期等數據,進行了清晰地界定和標準,且信批具有強制性,不再“自愿”。
根據《信披指引》,網貸平臺應該披露的內容包括基本信息、運營信息、項目信息、重大風險信息、消費者投訴渠道信息等網貸業務活動的全過程應當披露的信息。具體來看,備案信息包括備案登記、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資金存管、公安機關核發的網站備案圖標及編號、風險管理等信息;組織信息包括工商信息、股東信息、組織架構及從業人員概況、分支機構工商信息、官方網站、官方手機應用及其他官方互聯網渠道信息;審核信息包括上一年度的財務審計報告、經營合規重點環節的審計結果、上一年度的合規性審查報告。
民投金服CEO陳明表示,穩踩互金整治一周年鼓點出臺的《信披指引》貫徹“穿透式”監管原則,使信披終于有了“標準正式版”,將一改平臺信披指標定義各執己言、信批信息數據冰山一角、信批真實性云霧繚繞難以驗證的諸多現狀。
美化數據將成歷史
事實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息披露問題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各平臺統計口徑不一、數據造假等問題嚴重,甚至常出現零逾期零壞賬的情況。
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指出,在網貸行業發展初期,困擾行業的問題之一就是由于信息披露不透明,導致平臺自融、假標、跑路等行業亂象,銀監會這次文件的發布,也是網貸行業信息披露的一次升級,將最大程度提高網貸行業的透明度。
果樹財富CEO吳復申表示,過去網貸平臺在逾期和壞賬的披露上,都是在“自律”前提下的自發披露,每個平臺對逾期、壞賬的定義都不盡相同,計算方式也五花八門,就是為了讓“數據好看一點”,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無從考據。《信披指引》發布意味著,只要是歸銀監會管轄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都得按官方標準來披露逾期數據,不可選擇性披露、不可美化數據、不可捂蓋子,今后網貸行業在逾期率、壞賬率兩大關鍵數據的披露上將再無文章可做,所謂“零逾期、零壞賬”的風光也將徹底成為歷史。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監管對于逾期數據的披露要求中去掉了逾期率披露。事實上,近期中國互金協會大量平臺披露的逾期率為零,這導致市場質疑網貸平臺數據造假。此次《信披指引》明確規定網貸平臺需要披露逾期金額、代償金額及筆數。對此,麻袋理財研究院總監路南認為,通過代償金額、逾期金額數據,結合借貸余額,可以更好地讓投資人判斷平臺的壞賬情況、風險情況。
此外,《信披指引》增加了平臺收費標準的披露要求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P2P網貸投資費用名目繁多,部分平臺管理費甚至高達10%。不過,網貸平臺對這些費用的披露明顯不足。有部分平臺公布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并不包含網貸投資成本,投資人可能并不清楚實際到手的收益率,此外,平臺并未在首頁披露這些收取的費用標準。
路南認為,要求平臺披露收費標準的規定,對于年費率超過36%的現金貸平臺影響較大。一方面,投資人會認為借款人承受這么高的借款利息,項目逾期風險較大。另一方面,對于網貸平臺來說,借款費率超過36%,超過國家法定利率,可能引起監管關注。
部分要求仍待監管明示
在分析人士看來,《信披指引》重點對披露的口徑、披露標準予以規范,但也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嘉石榴CEO樓曉岸表示,根據該指引進行完善的信息披露后,網貸平臺的責任就更清晰了,更加強調了信息中介的市場定位。結合信托打破剛性兌付、銀行理財購買過程中的影音資料記錄等近期監管政策,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監管部門對投資人風險自擔的要求。
根據《信披指引》,備案信披正式升級為硬性指標。路南表示,備案、電信業務許可信息作為必須披露的信息,在備案前肯定無法披露,但不按要求披露又無法備案。需要進一步明確在平臺沒有備案前,備案信息如何披露。
陳明也指出,從操作上來看,部分信息披露也具有一定難度,比如借款人披露中,要求公布借款人負債情況、截至借款前6個月內借款人征信報告中的逾期情況、借款人在其他網絡借貸平臺借款情況,以及關聯關系借款余額等信息均需要征信系統、平臺間信息溝通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此外,部分要求將增加平臺信息披露的成本。《信披指引》要求披露經營財務審計報告、合規重點環節的審計結果、合規性審查報告。路南表示,在互金專項整治現場檢查環節,出具這些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均為地方金融辦指定機構,這些披露要求將增加平臺信息披露的成本。
網貸監管“1+3”制度體系
2016年8月24日
設定網貸監管13條“紅線”
2016年12月
確定網貸備案管理的實施部門、具體流程等
2017年2月
明確網貸資金存管的要求
2017年8月
對網貸平臺信批內容做出規范
近日,記者從中國銀監會獲悉,截至7月28日,銀監會已全部辦理完畢所承辦的建議提案,較全國人大代表建議辦理時限提前了兩個半月,較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時限提前了1個月。
據銀監會網站消息,銀監會今日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施專區“雙錄”,即設立銷售專區并在銷售專區內裝配電子系統,對自有理財產品及代銷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
8月18日,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在“銀監會近期監管工作通報”通氣會上表示,通過治理銀行業亂象,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同業業務自2010年以來出現首次收縮。
四川九寨溝8日發生7.0級地震后,銀監會黨委高度重視抗震救災工作,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指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主動深入災區,實地走訪農戶和企業,準確把握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和受災企業恢復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情況。
銀監會稱,《條例》的起草將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金融機構有效處置核心要素》的相關要求,充分考慮風險處置中與ISDA(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協議相關的暫緩金融衍生品合同的終止凈額結算權力,為快速、有序處置危機銀行提供充分保障。
在本輪市場化債轉股加速推進之時,市場對于是否會有企業通過此手段逃廢債抱有擔憂。在銀監會8月7日下發的《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中再次強調,將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等的企業拉入“負面清單”。
據澎湃新聞統計,2017年7月,各級銀監部門共披露了223張罰單。其中,銀監局36張,銀監分局187張,合計罰款3596.53萬元。這一數據與6月份的350張罰單、7835萬元罰款相比,分別下降36.3%、54%。
銀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3.2%,流動性覆蓋率124.4%,銀行業金融機構撥備覆蓋率172.3%。
銀監會日前印發了《關于銀監會系統工作人員在監管履職中嚴格實行公私分開的意見》(以下簡稱《公私分開意見》)和《銀監會系統工作人員履職回避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回避辦法》)。
記者根據銀監會公布的信息進行統計,從2016年6月至今,共有109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高管任職被“否決”,不予核準任職資格的原因,超過半數是“擬任職人員未通過任職資格考試”。
銀監會信用風險專項排查正在緊鑼密鼓展開。
昨日晚間,銀監會罕見地一次性公布25項行政處罰,涉及17家金融機構,共計罰款4290萬元,其中平安銀行(000001,股吧)被罰金額最高,達1670萬元,被罰金額緊隨其后的是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恒豐銀行,兩者分別被罰1190萬元、800萬元。
銀監會最新發布的《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治理,要求持續推進網絡借貸平臺(P2P)風險專項整治,做好校園網貸、“現金貸”業務的清理整頓工作。
近來,銀行因票據、同業、貸款等業務中,頻繁出現重大違規事件,銀監會則加強了監管,此次華夏、恒豐因違規事件多發,上了處罰頭條 。
正如項俊波落馬、證監會頻繁開出天價罰單、金融反腐等近期新聞昭示的那樣,對金融亂象的高壓姿態已經形成,一場金融監管風暴正全面升級。銀監會密集發布7個監管文件,一場銀行業監管風暴正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