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最近遭遇了大規模的監管罰款。而罰款原因中多與房地產有關。近日,上海銀監局官網上就公布了6項行政處罰,就有兩家銀行因與房地產相關業務被罰。其中,花旗銀行的罰單數額超過了千萬元。
根據上海銀監局公告顯示,花旗銀行在2015年1月至10月,經該行審批同意,轄下部分分行在發放部分房地產貸款時,違反利率規定。同時,該行對低風險客戶的信用卡發卡授信管理不審慎,截止到2015年末逾期未改正。兩項共罰沒人民幣1064萬余元。花旗銀行昨日回應表示,銀行已對發現的問題完成了相應的整改工作。
與花旗同時被罰的還有農行上海金橋支行,原因是該支行曾向發放項目周轉貸款,投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開發項目。
實際上,這兩家銀行并非唯一因為房地產相關業務被行政處罰的銀行。今年6月份,銀監系統的罰單中,就有4家銀行因此被罰。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分析師嚴躍進表示,當前對于房地產政策來說,收緊是大趨勢。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繼續收緊仍有可能,一方面配合房地產調控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范流動性的風險。這會帶來很多收緊的做法,尤其是違規利率和貸款政策的房貸業務會更加受管制。“總體上就是去銀行領域的房貸杠桿,進而使得房貸更加健康,減少各類泡沫。”
從銀行的態度來看,一切似乎已經降至了冰點,有關銀行嚴控涉房貸款的表態反復被強調;然而,目前已經披露出來的半年報數據卻似乎呈現出了略有不同的版本——涉房貸款的總量仍在增加。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8月10日,“候場”IPO的銀行共有12家,包括9家城商行及3家農商行。其中,除成都銀行狀態為“預披露更新”外,其余11家均為“已反饋”。
日前,銀監會印發《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辦法》明確了債轉股實施機構設立需經銀監會批準,明確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為主要從事銀行債權轉股權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銀行年中攬儲節點已過,不過融360昨日發布的監控數據顯示,7月份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43%,比6月份還高,實現去年12月以來的“八連漲”,并創22個月新高。
記者對于擬上市銀行的招股說明書和2016年年報進行了獨家比對和測算:按照銀行最高發行規模或發行計劃測算,12家目前正常排隊IPO銀行合計募集資金規模上限可以達到620億元(按照去年銀行股IPO情況,發行價大多與當期每股凈資產對應)。
近日,央行通報了多家銀行同業賬戶違規情況,并責令限期整改。這讓隱秘寄生于同業賬戶中的票據中介也被暴曬在陽光下,票據中介通過控制同業賬戶倒賣票據的方式將面臨大清洗。
12家排隊IPO的銀行中有9家的資產規模在2000億元以上,資產規模同比增速11家在10%以上,9家在20%以上;凈利潤11家中有7家在20億元以上,發展擴張速度可稱迅猛。
個人異地本行柜臺取現手續費取消、經營農藥需滿足多項條件、強化對統計違法行為責任追究、軍人鐵路出行將“依法優先”……一批新規將于8月起實施,這些實惠你享受到了嗎?
近日,記者發現,一些銀行專屬理財產品比普通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高0.1個至0.5%個百分點,但是,大多只有新客戶、高凈值客戶、私行客戶才有資格購買。
隨著證監會今年初發布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以商業銀行為代表,上市公司開始傾向于可轉債作為補充資本的來源。
1.4萬億余額寶中,有1.2萬億投回了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占比83%!資金大頭還在銀行體系,按1.2萬億和4%利差測算,余額寶一年卻能讓銀行少賺近500億。
今年以來,財政部聯合多部委封堵地方違法違規融資動真格,從嚴肅問責到發文詳列違規舉債負面清單,尤其是“50號文”和“87號文”這兩項整肅地方融資的重磅文件公布,地方政府性融資出現驟減。
日前,由民生銀行(8.120, 0.01, 0.12%)擔任發起機構、中誠信托擔任發行載體管理機構的“民生2017年度第一期企業應收賬款資產支持票據(17民生ABN001)”成功發行,這標志著銀行間市場首單采用批量發行模式的信托型ABN(資產支持票據)正式落地。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票據融資規模下滑1469億元,這已經是票據融資連續第七個月下滑。在5月份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中,除票據融資減少外,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626億元,其他各項均增加。
通過一次次打交道,他徹底被郵儲銀行的服務折服了,走到哪里逢人就說:“郵儲銀行的服務,我是真服氣了,他們不僅工作上盡心盡力,其他方面還會盡可能幫你解決困難!如果你們需要錢也可以去試試,保證你們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