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提出,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機構對同業融資的依賴程度,引導金融機構做好流動性管理,擬于2018年一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對其他銀行繼續進行監測,適時再提出適當要求。這對防范金融風險具有怎樣的意義?
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張捷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其實同業存單里頭的風險還是不小的,原來我們的銀行間利率大起大落,其實跟銀行就靠這種同業存款業務有關。同業拆借業務做的是什么呢?以短養長,以銀行間的短期利率去養長期的債券。從中間套利,這種套利的風險還是相對來說是有的。平時看不大,但是一旦出了問題就不小。
張捷進一步分析說,實際上這種同業存單,我們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講,它實際上就叫次級債,當然次級債不是次品債,不是說你的債券一定是不良債券才是次級,好多中國次級債的概念是錯誤的。次級債講的就是清償順序你在后邊,這種銀行間同業存單,它的清償順序就是在存款的后頭。現在我們放開了銀行破產,破產的時候,清償存款利息都在前邊的話,后面這些同業債券清償的風險就是極大。
“過去同業存單大家覺得沒風險,是因為銀行破產有央行兜底。而現在沒有央行兜底,如果銀行破產,這些同業債券之間就會爆發巨大的風險以及市場的混亂,這個是監管部門非常重視的。就是你看似不會有問題,但實際上問題還是很大的。”張捷補充說。(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茂林)
在利率市場化、同業業務規范化的背景下,2013年12月,同業存單作為傳導基準利率、替代同業存款的金融創新工具應運而生。至此三年多的時間里,同業存單深受發行人和投資人的喜愛,成為商業銀行主動負債管理的重要工具。
首批同業存單成功發行不到一個月,央行近日在官方微博上首次明確表示,未來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可發行同業存單。
同業存單(NCD)正式推出已有兩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中國貨幣網發布的 “同業存單收盤收益率曲線”發現,各期限的同業存單收益率一路上漲,其中1月期限的收益率更是從12月13日5.1075%漲至12月23日的5.8418%。
《暫行辦法》規定,存款類金融機構發行同業存單,應當于每年首只同業存單發行前,向中國人民銀行備案年度發行計劃。存款類金融機構可以在當年發行備案額度內,自行確定每期同業存單的發行金額、期限,但單期發行金額不得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發行備案額度實行余額管理,發行人年度內任何時點的同業存單余額均不得超過當年備案額度。
《暫行辦法》規定,存款類金融機構發行同業存單,應當于每年首只同業存單發行前,向中國人民銀行備案年度發行計劃。存款類金融機構可以在當年發行備案額度內,自行確定每期同業存單的發行金額、期限,但單期發行金額不得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發行備案額度實行余額管理,發行人年度內任何時點的同業存單余額均不得超過當年備案額度。
央行擬于2018年一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
同業存單一邊是巨量到期,另一邊是供給放量——這個尚未被監管的資產負債擴張工具,正深刻地沖擊銀行資金面。
作為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一步,同業存單業務開閘后,首批10家銀行已經火速完成了同業存單的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