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市場化債轉股加速推進之時,市場對于是否會有企業通過此手段逃廢債抱有擔憂。在銀監會8月7日下發的《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中再次強調,將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等的企業拉入“負面清單”。
征求意見稿提出,商業銀行債轉股實施機構不得對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的“僵尸企業”,有惡意逃廢債行為的失信企業,債權債務關系復雜且不明晰的企業,以及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助長過剩產能擴張和增加庫存的企業實施債轉股。
“正面清單”中,可被優先考慮實施債轉股的企業類型包括:因行業周期性波動導致困難但仍有望逆轉的企業;因高負債而財務負擔過重的成長型企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成長型企業;高負債居于產能過剩行業前列的關鍵性企業以及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性企業等。
去年10月國務院正式啟動新一輪市場化債轉股閥門的同時,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其附件《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指出,對于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的“僵尸企業”,要破除障礙,依司法程序進行破產清算。
本輪市場化債轉股肩負著企業去杠桿率的重任,但不少業內人士提醒,要防止債轉股走樣變形,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避免“僵尸企業”。對于銀監會此次的重申,金融分析師肖磊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首先這會給企業一些壓力,主要是對那些欠銀行錢的地方性企業、國有企業給一些壓力,讓企業們不要指望隨時還不上款去采用債轉股方式;同時對銀行風險防范方面也是一種保護。
據澎湃新聞統計,2017年7月,各級銀監部門共披露了223張罰單。其中,銀監局36張,銀監分局187張,合計罰款3596.53萬元。這一數據與6月份的350張罰單、7835萬元罰款相比,分別下降36.3%、54%。
銀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3.2%,流動性覆蓋率124.4%,銀行業金融機構撥備覆蓋率172.3%。
銀監會日前印發了《關于銀監會系統工作人員在監管履職中嚴格實行公私分開的意見》(以下簡稱《公私分開意見》)和《銀監會系統工作人員履職回避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回避辦法》)。
記者根據銀監會公布的信息進行統計,從2016年6月至今,共有109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高管任職被“否決”,不予核準任職資格的原因,超過半數是“擬任職人員未通過任職資格考試”。
截至6月30日,各級銀監部門共公開了1334張罰單。其中,銀監會25張,銀監局425張,銀監分局884張,合計罰款額為3.38億元。
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從源頭上治理亂象,防范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近日,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整頓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
銀監會已核準胡罡擔任中信銀行副行長的任職資格。胡罡自5月15日起正式就任該行副行長。
銀監會相關部門4月中旬制定印發了《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供具體檢查時參考。印發檢查要點是現場檢查的一種通行做法,僅用于指導具體檢查項目,并非發布監管政策。
5月15日,中國銀監會網站發布的《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顯示,今年將針對突出風險,及時彌補監管短板,排查監管制度漏洞,完善監管規制,加快對銀行股東代持、資管業務、理財業務等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
4月27日,內蒙古赤峰市公安機關破獲一起利用校園貸款平臺對大學生實施詐騙的案件,涉案金額達900余萬元。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正如項俊波落馬、證監會頻繁開出天價罰單、金融反腐等近期新聞昭示的那樣,對金融亂象的高壓姿態已經形成,一場金融監管風暴正全面升級。銀監會密集發布7個監管文件,一場銀行業監管風暴正席卷而來。
劉先生自稱作為擔保人抵押名下房產,協助一家企業辦貸款,結果貸款逾期未還,自己被列入信用記錄黑名單。對于劉先生的舉報,中國銀監會在法定期限內作出了答復,其申請的公開信息不屬于政府信息公開范疇,中國銀監會屬于依法作出答復。
近期,銀監會正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專項檢查,并將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動產質押融資試點工作,《商業銀行小微企業授信從業人員盡職免責指引》也正在制定過程中。
中信銀行發布公告,近日收到《中國銀監會關于中信銀行黃芳任職資格的批復》(銀監復[2016]376號),銀監會已核準黃芳擔任中信銀行非執行董事的任職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