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金融機構高管,給外界的印象是拿著高工資的金領職業,但想要成為高管,還需經過監管部門核準許可的門檻。
記者根據銀監會公布的信息進行統計,從2016年6月至今,共有109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高管任職被“否決”,不予核準任職資格的原因,超過半數是“擬任職人員未通過任職資格考試”。不過,由于工作量太大,記者并未統計全部及各省在這段時間內的核準通過人數,相比之下,被否決人數僅占很小一部分。
一位銀監局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根據銀監會相關的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高管任職前需要經過資格考試,考題一般由各銀監局出,主要考察監管政策、金融知識、業務操作等領域,難度并不大。
中西部農村金融機構人才匱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了從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7月17日銀監會官網公布的信息,共有109人次不予核準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批復。
從不予核準的原因來看,有61人是“擬任職人員未通過任職資格考試”,占比55.96%;12人“未達到學歷要求或者未具備相關行業工作年限或者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職稱”,占比11.01%,3人是“本人或其近親屬與金融機構有利益關系”,占比2.75%;8人“不具有擔任擬任職務所需的相關知識、經驗及能力”,占比7.34%;24人未具體解釋不予核準的原因或解釋較為模糊,占比22.02%;1人由于個人原因在審核期間離職,占比0.92%。
按地區來看,銀行業高管任職資格不予核準的情況,多來自中西部地區。其中甘肅共有38人、云南27人、新疆10人、黑龍江8人、安徽5人、河北4人、山西3人、遼寧2人、江蘇2人、陜西2人、寧夏2人、廣東2人、內蒙古1人、湖北1人、西藏1人、吉林1人。值得注意的是,不排除部分地區申請核準的人數較多,因此未通過人數亦較多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不予核準的任職中,其中莊浪農村商業銀行和華亭農村商業銀行均分別有5人的高管任職資格未被核準。其中4人“無擔任擬任職務所需的會計或審計專業技術職稱”,另外6人任職資格考試未過。
不予核準的高管中,絕大多數來自農村金融機構,比如地市級以下農商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也有少數來自國有大行和城商行的分支機構。一位農商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相比東部發達地區,西部的農村金融機構人才的確較為缺乏,而且機制更加僵化,吸引人才困難,也很難留住優秀人才。”
根據銀監會2015年出臺的《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等,對不同銀行的不同級別高管,任職中所需學歷及從業經歷都有一定要求。
不過,對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其條件已大為放寬。比如,董事長(理事長)、副董事長(副理事長)、獨立董事和董事會秘書任職資格,應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從事金融工作6年以上,或從事相關經濟工作10年以上(其中從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市縣級的只需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從事金融工作4年以上,或從事相關經濟工作6年以上(其中從事金融工作2年以上)。門檻最低為農村資金互助社,其經理只需要具備高中或中專以上學歷。
需專業知識及無違規記錄
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法人機構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其任職資格由銀監會核準。城市商業銀行法人機構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核準,由所在地銀監局或銀監分局負責。
在核準前,銀監會及其分支機構應對擬任人員的品行、業務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業績、不足之處等方面進行綜合鑒定。
截至6月30日,各級銀監部門共公開了1334張罰單。其中,銀監會25張,銀監局425張,銀監分局884張,合計罰款額為3.38億元。
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從源頭上治理亂象,防范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近日,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整頓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吸收公款存款行為。
銀監會已核準胡罡擔任中信銀行副行長的任職資格。胡罡自5月15日起正式就任該行副行長。
銀監會相關部門4月中旬制定印發了《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供具體檢查時參考。印發檢查要點是現場檢查的一種通行做法,僅用于指導具體檢查項目,并非發布監管政策。
5月15日,中國銀監會網站發布的《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顯示,今年將針對突出風險,及時彌補監管短板,排查監管制度漏洞,完善監管規制,加快對銀行股東代持、資管業務、理財業務等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
4月27日,內蒙古赤峰市公安機關破獲一起利用校園貸款平臺對大學生實施詐騙的案件,涉案金額達900余萬元。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正如項俊波落馬、證監會頻繁開出天價罰單、金融反腐等近期新聞昭示的那樣,對金融亂象的高壓姿態已經形成,一場金融監管風暴正全面升級。銀監會密集發布7個監管文件,一場銀行業監管風暴正席卷而來。
正如項俊波落馬、證監會頻繁開出天價罰單、金融反腐等近期新聞昭示的那樣,對金融亂象的高壓姿態已經形成,一場金融監管風暴正全面升級。銀監會密集發布7個監管文件,一場銀行業監管風暴正席卷而來。
近來,銀行因票據、同業、貸款等業務中,頻繁出現重大違規事件,銀監會則加強了監管,此次華夏、恒豐因違規事件多發,上了處罰頭條 。
銀監會最新發布的《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治理,要求持續推進網絡借貸平臺(P2P)風險專項整治,做好校園網貸、“現金貸”業務的清理整頓工作。
昨日晚間,銀監會罕見地一次性公布25項行政處罰,涉及17家金融機構,共計罰款4290萬元,其中平安銀行(000001,股吧)被罰金額最高,達1670萬元,被罰金額緊隨其后的是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恒豐銀行,兩者分別被罰1190萬元、800萬元。
據了解,今年2月底銀監會下發《銀行業信用風險專項排查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機構自查、監管督查,形成自查報告和督查報告。
中國銀監會新聞發言人指出,為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健發展,銀監會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出: 一、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已到期的股票質押貸款與客戶重新合理確定期限。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與委托理財和信托投資客戶協商,合理調整證券投資的風險預警線和平倉線。
據云南省紀委7月15日晚消息,云南省委批準,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副書記、主任羅敏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另據云南農村信用社網站,羅敏的最新活動信息是在6月25日,云南省農村信用聯社與西雙版納州政府在昆明舉行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