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票據融資規模下滑1469億元,這已經是票據融資連續第七個月下滑。在5月份的新增人民幣貸款中,除票據融資減少外,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626億元,其他各項均增加。
與此同時,M2(廣義貨幣)增速創紀錄地跌破10%,5月份的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不及預期且比上月減少3342億元。央行將5月M2增速下滑歸因于金融體系內部杠桿下降和財政存款增加。有分析指出,今年以來,票據融資持續縮減是主因,1-5月票據融資累計減少1.4萬億,較去年同期少增2.2萬億。
針對票據融資能力下降的原因,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這與票據業務監管趨嚴、票據貼現利率走高等因素影響有關。未來,金融“去杠桿”還將持續,票據行業想要走出“寒冬”,其盈利方式亟須轉型升級。
規模連降7個月
央行數據披露,5月票據融資下滑1469億元,這已是自2016年11月以來連續第七個月下滑。公開數據顯示,此前6個月票據融資分別下滑1009億元、2542億元、4521億元、2418億元、3861億元、1983億元。
而此前央行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也顯示,一季度銀行匯票業務共計19.17萬筆,金額1007.5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6%和70%;環比方面,匯票業務筆數下跌20%,金額下跌42%。
招商證券(17.290, 0.13, 0.76%)宏觀研究謝亞軒團隊認為,M2同比增速回落至9.6%,廣義信貸增速放緩,特別是對非銀機構和銀行同業信用出現收縮、派生能力減弱,顯示出金融“去杠桿”效果明顯。
導致票據規模大幅縮減的原因,除了監管層今年以來力推“去杠桿”之外,還有銀行從風險與收益的角度考慮,相應地縮小了票據規模。
“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年中考核在即,買入返售、表外理財納入監管,相對于同業存單、理財,票據并沒有多少優勢。”一位銀行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同業票據返售的騰挪套利空間被急劇壓縮。
盡管去年下半年開始銀行已經著手減少票據規模,但是從去年全年數據看,票據貼現規模增加迅速。《投資者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分析,去年票據貼現規模前十名的銀行增幅均超過兩位數,其中陜西秦農農商行增幅達2.33倍,廣發銀行和民生銀行(8.120, 0.01, 0.12%)也翻倍增長,增幅分別為223%、110%。
業內人士分析,票據貼現業務產生的利差對中小銀行業績貢獻巨大,陜西秦農農商行2016年票據貼現規模較2015年增加704億元,以貼現利差0.5%計算,此項業務可增加3.5億元的收入。
雖然今年各家銀行還未發布中報,但有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票據市場整體的貼現量同比下降,降幅達到56%之多,上半年銀行票據貼現業務規模下滑已成定局。
對此,宋清輝認為,自2016年11月起開始的票據融資持續下滑,與多起票據風險事件有關,從而引發了監管部門對票據業務監管的強化。在今年票據規模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相關收入預計也應該有所下降,并且會對銀行今年中報業績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
風險案件頻發
今年以來,銀監會多次發文整肅票據市場亂象,曾對票據同業業務專營治理落實不到位;通過票據轉貼現業務轉移規模,消減資本占用;利用承兌貼現業務虛增存貸款規模;與票據中介聯手,違規交易,擾亂市場秩序;貸款與貼現相互騰挪,掩蓋信用風險;創新“票據代理”,規避監管要求;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為它行隱匿、消減信貸規模提供“通道”,違規經營問題突出等七類風險進行提示。但目前來看,票據業務風險暴露并未結束。
數據顯示,僅今年第一季度,整個銀監系統開出485張罰單,罰沒金額1.9億元,其中票據業務便是受罰高發區域。
《投資者報》記者查閱銀監會網站信息發現,僅今年6月份,就有中國銀行(3.680, 0.01,0.27%)、廣發銀行、中信銀行(6.250, 0.04, 0.64%)、交通銀行(6.180, 0.01, 0.16%)、晉商銀行、遼陽銀行、敦化農商行等多家銀行的分支行因違規辦理票據業務、簽發貿易背景不真實的銀行承兌匯票等問題,遭到當地銀監局行政處罰。
宋清輝表示,究其根源,或與票據管理漏洞眾多有關。首先,銀行對票據業務經營中的風險認識不全面,只注重真票假票等貼現環節的操作風險和到期能否支付的信用風險,而對轉貼現環節的風險、票據業務本身隱含的利率風險重視不夠,導致管理不到位;
其次是內控機制不健全,特別是對員工的道德風險缺乏有效地控制手段,內部人員利用職務進行犯罪的現象屢有發生;
第三,缺乏風險監控手段。我國尚未建立全國聯網的計算機控制平臺,無法對票據業務的各個處理環節進行及時有效地監控,對業務經辦人員的行為也缺乏剛性控制;
此外,部分經營機構利用票據信用風險轉化功能進行違規操作,將高風險的企業信用業務轉化為低風險業務,逃避授權授信的監控。而市場監管政策的缺失又加大了票據融資業務的風險。
“觸底反彈”言之過早
從近七個月來票據業務的下滑幅度看,在觸底4521億元后,該項業務的下滑幅度逐漸縮小。對此,市場有聲音認為,票據業務或將迎來反彈。但多位受訪人士則認為,樂觀情緒為時過早。
“當前票據利率隨著資金市場利率快速拉升,承兌余額持續減少,市場交易量大幅下降。”一位銀行人士表示,鑒于目前票據利率仍在上行,相對來講,規模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投資者報》記者查閱中國票據網數據發現,自6月5日以來,票據利率又迎來一波上漲,6月20日,珠三角地區報價達到4.65%,資金價格緊張傳導至轉貼現市場。
不過從分類上看,票據業務也有分化趨勢。票據寶分析稱,目前紙票市場供給與需求都不活躍;電票方面,主要有郵儲、農行、浦發、招商、興業等大行買入,市場相對比較活躍。
此外,影響票據業務規模的監管節奏同樣發揮重要影響作用,金融“去杠桿”還將持續。對此,宋清輝認為,票據行業能否觸底反彈,在于其盈利的方式是否能夠及時轉變。
一邊是房企對資金的極度渴望,一邊是監管的不斷趨嚴,房地產信托在搖擺中回暖,展現較強“吸金”能力。據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6月1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周(6月12日-18日)成立的集合信托中,房地產領域規模占比再次罕見居首。
隨著6月中下旬的到來,銀行年中考核影響開始顯現,銀行理財產品及貨幣基金“漲”聲響起。
近期,關于首套房貸利率上調的消息一直攪動人心,從收回利率優惠折扣到基準利率上浮,難道國家政策不再支持剛需了?
近日北京、上海、廣州多家銀行再次收緊房貸政策,部分銀行將首套房貸利率上浮10%,甚至20%。
不同的銀行在交易銀行領域或者有不同的探索模式,但是主要的方向都是將銀行產品和服務更多地嵌入到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
銅掌柜分析師認為,P2P網貸行業已經步入監管時代,信息披露是監管層對P2P網貸行業的重大要求,隨著信披指引出臺和各項舉措落地實施,將大大提高行業信息透明度,平臺信息披露也將進入更加規范的階段。
你很難想象,自己在銀行辦理業務的過程中,或許并未與銀行的正式員工真正接觸,盡管僅僅是上市銀行的員工總數去年年底就接近222萬人。
在證監會和銀監會雙管齊下規范委外產品的發展后,委外的風向似乎開始轉變。對于基金公司而言,銀行委外遭遇嚴格監管無疑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落幕,傳統的“通道式”委外已經不再具備市場。
針對“某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近日大舉贖回委外近千億元”的市場傳聞,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銀行、公募基金等多位機構人士稱,某國有大行確實正在著手贖回部分委外資金,不僅包括公募、專戶,還有券商資管,其中,僅從某家基金公司處贖回的委外規模就達到近百億元,不過,對于“近千億”這個數額無從查證。
同業存單一邊是巨量到期,另一邊是供給放量——這個尚未被監管的資產負債擴張工具,正深刻地沖擊銀行資金面。
通過一次次打交道,他徹底被郵儲銀行的服務折服了,走到哪里逢人就說:“郵儲銀行的服務,我是真服氣了,他們不僅工作上盡心盡力,其他方面還會盡可能幫你解決困難!如果你們需要錢也可以去試試,保證你們滿意而歸!”
隨著北京率先收緊房貸利率至不低于基準利率的9折之后,已有廣州、深圳、佛山、廈門、石家莊等多個城市跟進上調,其中、惠州等地首套房貸利率折扣已升至9.5折。
隨著北京率先收緊房貸利率至不低于基準利率的9折之后,已有廣州、深圳、佛山、廈門、石家莊等多個城市跟進上調,其中、惠州等地首套房貸利率折扣已升至9.5折。
金猴歡騰辭舊歲,雄雞高歌迎春來。1月22日晚,伊川農商銀行舉辦2017年迎新春表彰年會,全行干部職工歡聚一堂,辭舊迎新,接福納彩。
銀行,近年來一直將服務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進入銀行網點,總能感受到貼心、溫暖的服務。怎么會碰到銀行“拒絕”辦理業務呢?這個“拒絕”指的是銀行碰見后臺數據或者工作人員經驗,識別出您所辦理的業務是有“風險”的,為了您的資金不被“騙”,會對客戶進行確認才會繼續辦理業務,尤其是對老年客戶,真真正正的為他們規避了許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