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九大利好PK三大利空
利好:
一季度社會融資新增信貸創歷史次高
央行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014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為5.60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5612億元。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3.01萬億元,同比多增2592億元。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新增貸款均為歷史次高水平。3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5萬億元,接近歷史次高水平。
分析人士表示,一季度,金融機構表外融資尤其是信托貸款增長明顯減緩,在社會融資規模中占比顯著下降。一季度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合計增加1.5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638億元。上述三項數據合計增加規模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27.8%,比去年同期低5.0個百分點。這表明,去年擴張較快的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增長速度已顯著回落,有利于金融機構綜合平衡表內外業務規模,防范有關風險。
數據顯示,3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1%,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末低1.2個和1.5個百分點。根據以往資料,12.1%的同比增速,創近年來我國M2增速新低。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15日表示,M2增速回落主要是由去年同期基數高等因素造成的,3月貨幣供應量增速有所回落屬正常現象。由于金融環境和貨幣創造過程的變化,M2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已不像以前那樣密切和穩定,不宜過分看重M2增速及其短期波動。
盛松成表示,首先,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去年3月末M2余額首次超過百萬億元,增速達15.7%,M1增速達11.8%。實際上,今年3月貨幣增量并不低,M2當月增量達一季度的53.4%,M1當月增量遠遠超過前兩個月。但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所以今年的增速就顯得不那么高了。
他說,去年年初,貨幣信貸一度擴張較快,下半年增速逐步下降,年末M2增長13.6%,較全年最高點回落2.5個百分點,M2增速呈先高后低態勢。由于去年一季度M2高增長,今年一季度M2同比增速出現一定回落是正常的。今年全年M2增長可能呈現先低后高的局面,二季度后M2增速將回升,全年可能達到或超過13%。
其次,3月貨幣供應量與宏觀經濟指標是相適應的。今年一季度,市場一般預期GDP增速為7.4%左右,CPI累計增長2.3%,M2增速高出二者之和約2.4個百分點。2011年以來各月M2增速高出GDP與CPI增速之和的平均值為2.3個百分點。與宏觀實體經濟指標相比,本月M2增速處于正常水平,從金融市場整體流動性看,流動性仍較為充裕,基本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要。
出口退稅惠及范圍或擴大“微刺激”三箭齊發“民生牌”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相關部門制定的穩增長一攬子措施已上報高層。在已上報的措施中,除加快金融改革、穩定進出口、加快項目審批等一系列措施外,還把推廣出口退稅政策作為一大著力點。此次推廣出口退稅政策主要針對國內調結構、轉方式企業,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等。
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微刺激”成為當前緩解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重要途徑。4月初,政府公布的三項經濟推進措施將穩增長措施進一步細化,鐵路和保障房等“民生項目”成為未來重點建設投資的方面。專家指出,在利民生與促轉型兼顧的政策脈絡下,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車將有可能成為重點扶持的產業發展方向,從而與鐵路和保障房建設一同成為微刺激政策實施的抓手。
986家公司首季整體業績增長超23%
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公布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而從上市公司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國內經濟轉暖信號初顯。
截至4月15日收市,逾千家公司披露或預告一季度業績,具有可比數據的986家公司凈利潤總和同比增幅約為23.34%至80.75%。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15日收市,兩市已有1027家公司披露了一季報、一季度業績快報或業績預告。其中,具有可比數據的986家公司實現凈利潤總和達到308億元至451億元,同比上年同期的249.5億元,增幅達到23.34%至80.75%。
業內人士認為,按照以往慣例,業績預喜的公司更傾向于提前披露定期報告。但就整體而言,上述近千家上市公司以制造業企業為主,今年一季度整體經營情況好于去年。去年同期全部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同比增長僅一成,在剔除金融業公司后,整體業績同比增幅不到4%。
整體來看,業績報喜(增長或預增)的公司有430家,占全部已披露公司的四成;業績報憂(減少或預減)的公司有207家,占兩成;業績可能出現虧損的公司有267家,占四分之一;有72家公司一季度實現扭虧,另有51家公司業績基本持平。這些數據顯示,業績上升及扭虧的公司比例高于去年同期。
創業板公司顯示出“船小好掉頭”的優勢。上述公司中業績增長最快當屬創業板公司大富科技,該公司預計預計一季度凈利潤增幅高達125倍至132倍。
除此之外,包括深圳華強、通達動力在內的16家公司今年首季實現業績10倍速增長,而凈利潤翻番(剔除扭虧情形)的公司共計有112家。
相關新聞
更多>>